羌族,自称“尔玛”,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9.8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茂县、汶川、理县、北川、黑水等地,以茂汶羌族自治县最为集中。使用羌语,分南、北两个方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使用汉字,大多数羌族人通汉语。
1.生活习俗
羌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玉米、大豆、小麦、青稞、土豆、油菜为主。过去食物以杂粮为主,喜饮咂酒。
2.服饰与挑花刺绣
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但在茂汶地区黑虎乡一带,妇女们一律都戴白色头帕。
刺绣、挑花在羌族地区极为盛行。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羌族妇女往往制作色彩艳丽的荷包、香包、裹肚、云云鞋、鞋垫等赠送情郎,表达爱慕之心。妇女衣着更是自己挑、绣技艺的展示。羌女挑绣不用描稿,多以花草、山水、动物等为内容,经夸张、概括而形成装饰性图案。多采用挑花,此外尚有纳花、镶花、架花、链子扣、平绣等多种针法。
3.民间文学
羌族文学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反映天地形成和人类起源的作品,如《开天辟地》《山沟和平坝的形成》;反映生产劳动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以民歌(山歌)的形式出现的,如《放羊歌》、《牛山歌》、《拉石号子》、《拉木号子》;反映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暴虐的故事,如《花精女整县太爷》、《图吉利》、《人心比天高》、《走马庙的传说》、《打猪的来历》;反映青年男女追求美满婚姻的强烈愿望,如《口弦崖的传说》、《香樟树的传说》、《斗安珠和木姐珠》;有关大禹的传说和故事,如《大禹出生的故事》、《夏禹王的传说》、《望崇岭和酉山》、《李白到禹穴》。
4.民间歌舞
羌族的男女老幼大都会唱民歌,从内容来说,有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庆歌和丧歌等。 羌族的歌舞主要分为两大类:祭祀舞蹈和自娱性舞蹈。民间舞蹈主要有“跳沙朗”(羌族锅庄舞)、“跳盔甲”(又名“铠甲舞”)、“跳皮鼓”、“马马灯”、“兰干寿”等,或刚劲粗犷,或沉稳缓慢,或飘逸典雅,形式不同,风格各异。常用的乐器有唢呐、羊皮鼓、小锣、手铃、大鼓、铜锣、铜钹等。其中唢呐和锣鼓数量最多,最著名的首数羌笛。
5.建筑工艺
古时羌人“垒石巢居,如浮屠数重”,有的高达十余丈。近代虽逐渐改为汉式木结构为主,尚一直保持在房周垒石为墙的传统。砌墙时不划线,不搭架,全凭目测和经验,所砌石墙结构匀称,墙体平整,线条端直。羌寨碉房一般高达三四层,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碉房结构严密,棱角整齐,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充分体现了羌族人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
6.节庆
羌族有自己的历法,传统的羌历新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届时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年轻人跳起节奏明快、舞姿雄健的“沙朗舞”、“皮鼓舞”等民族舞蹈。羌族人也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为祭龙节,五月初五是羌族的女儿节,六月中旬祭山会,农历十一月初一为牛王的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灶神节。
7.宗教信仰
羌族人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数与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