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白马藏人的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2/3/17
阅读:2264次
 
      白马人悠久的历史、独具个性的民族特色,构成了独树一帜的白马文化。
  有研究者这样说:白马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白马人的音乐、舞蹈种类很多,不管在劳作当中还是在劳作之余,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生活,都离不开歌舞。
  “黄发白首齐醉舞”,“携手踏歌程复程”。文县白马人以能歌善舞著称,歌舞是其生活的内容之一和精神寄托,歌舞伴随白马人走完人生旅途。
  1.火圈舞传说
  关于火圈舞的来历,据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成县分会会长、陇南师专蒲向明教授介绍,相传在很久以前,白马人的先民在腊月被官兵追杀,被迫走上了迁徙之路,后被官兵围困在山岭上白马人坚守了七天七夜。到了第八天,即腊月初八,疲惫不堪的白马人在山岭上歇息,燃起熊熊篝火,以驱赶冬夜寒冷,并渐渐进入梦乡。半夜时官兵偷袭,危难时一只白色雄鸡拍翅而鸣,惊醒了梦中的白马人,躲过了这一次劫难。为纪念腊月初八摆脱大劫难,白马人便把这一天定为火圈舞的开始日,成了白马人的传统纪念日。
  2.“池哥昼
  有人说,白马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话一点不假。田间地头,村庄院落,到处都是他们引吭高歌、施展舞技的场所。据文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白马人的舞蹈种类很多,家里来了客人,妇女身穿百褶裙,双手举杯翩翩起舞高唱敬酒歌,既显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又表达白马人对嘉宾贵客的深情厚谊。白马人最爱跳的是火圈舞,但最热闹、最隆重的舞蹈却是逢年过节搞祭祀活动时跳的舞蹈。当地白马人称之为“池哥昼”,又叫做“鬼面子”或“跳曹盖”。跳舞时男人反穿皮袄或五彩花袍,足登长筒毡靴,身后系一根长长的牛尾巴,肩挂一串铜铃,头戴青面獠牙的各种动物或凶神恶煞的木雕彩绘面具激情而舞。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上,文县白马藏族表演的“池哥昼”,以其原始、独特、粗犷豪放的风格,受到观众和舞蹈专家的高度好评。
  3.善饮的白马人
  白马人生活的地方大都是高寒林区,气候阴冷潮湿,他们一年四季都要喝酒驱寒。天长日久,养成了人人喝酒、家家酿酒的传统习惯。但他们经常喝的不是高度数的白酒,而是在自己家里用青稞、高梁、大麦、燕麦等五谷杂粮酿造的类似黄酒的低度酒。一般人家一年都要酿两三大缸酒,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常喝不断。白马人相聚,总是一边跳舞唱歌,一边举碗豪饮。每逢此时,老一辈的白马人还会用悲愤哀怨的曲调,唱起祖辈们留传下来的酒歌,讲述本民族南征北战、历经磨难,艰苦创业的历史故事。白马人还有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喝酒方式,俗称“扎杆酒”或“咂咂酒”。
  4.舞
  “”是白马人的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
 
 
来源: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白马人网www.bmaren.com      蜀ICP备17025892号-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白马人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