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民族地区幼儿园传承民族文化的策略研究——以白马藏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2/9/28
阅读:3825次
 

 作者:冯作辉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江油 621709)
提要:文化是民族的核心,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传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该民族的兴衰存亡。本文拟从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研究白马藏族面临文化传承危机的现状下,通过培养师资、建设园本课程的策略,并促使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行动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教育架构,以有效促进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白马藏族 文化 幼儿园 传承

     一个民族要得以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不仅是该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经验和民族智慧,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心灵之根,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的基础。而在现阶段,我国广大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还是以“主流文化”为基础,而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却相当欠缺,作为终身教育中的早期教育——幼教,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开端,对形成人早期的心理价值取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必须依靠对一代代幼儿的教育,潜移默化的濡染来产生影响。而在今天,在全球化冲击下、主流文化的霸语权下,一些小少民族的文化传承正面临重重危机,以四川、甘肃两省三地的白马藏区文化传承现状为例就可见一般。
     一 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承危机
白马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生活在藏彝走廊东端,处于汉羌藏之间,人口大约有两万人,集中居住在四川平武,九寨沟县和甘肃文县一带。白马藏族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包括白马语言、歌曲、舞蹈、宗教祭祀活动、跳槽盖、剪纸、面具雕刻、服饰、建筑、民风民俗、节庆歌舞、刺绣、纺织等等。
     时至今日,白马藏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全球化、产业化和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蚀,以及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处境尴尬。一些文化传承人又相继去世或年高多病,而年轻的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也较少去学习继承,导致白马藏族传统文化正不断消亡,有走向灭绝的严峻形式。因此,对白马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而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幼儿教育来推行,既有利于保护白马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它不致于快速消亡,又有利于促进白马藏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对我国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幼儿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 白马藏区幼儿园现状及情况分析
据我对白马藏区所在的平武县、九寨沟县、甘肃文县三地城乡幼儿园和白马人聚居乡镇的学前班调查了解,得出一些情况及分析如下:
    1.白马藏区幼儿园现状
    九寨沟县城关于幼儿园有儿童680人左右,14个教学班,教职工共计40人,教师31人,其中12人为幼师毕业,其余多为中师毕业,没有白马藏族老师。九寨沟县白马藏族聚居地勿角乡中心校下属学前班(没有幼儿园)共有白马藏族儿童16人,年龄5~6岁,有老师2人,其中1人是幼师毕业。
    平武城关幼儿园共有儿童700人左右,其中有白马儿童20人;教职工共有52人,在编24人,其中没有白马藏族老师。平武白马藏族乡只有一所中心校,没有幼儿园,部分儿童是去30公里外的平武县城上幼儿园。
    文县城关幼儿园有儿童400人左右,白马藏族儿童不到10个;有专职教师30多人,其中白马藏族教师有1人。文县白马藏族聚居地铁楼乡中心校今年新办幼儿园一个班,但所招收的儿童中没有白马藏族,打算明年招收山上的白马藏族儿童。
     从以上调查情况分析,存在两高两低现象:两高一是指师生比高,说明白马藏区幼儿园的老师配备还不够,二是非幼师专业毕业的老师所占比例高;两低现象是白马藏族儿童入园率低,白马藏族老师占教师比率低。
     这一现状将直接影响到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究其原因,笔者分析认为白马藏族属于山地民族,其生存环境和经济现状制约了白马儿童上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其次,白马藏族学生进入幼师或其他高等师范院校学习的人数还比较少,这也是缺乏会双语白马师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2.白马藏区幼儿园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建设情况。
     在民族文化内容的园本课程建设上,一些幼儿园已有所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还有一些幼儿园有想法,但因为种种原因还未开始行动。具体情况是:平武白马乡中心校在体育和音乐课以及课外活动上已尝试将白马歌舞,白马藏族的一些民俗知识融入到校本课程建设中,平武城关于幼儿园曾做过将白马藏族生活的自然环境、民族习惯、以及艺术歌舞、饮食等相关知识设计成活动课来开展,收到较好的效果。九寨沟勿角乡中心校也利用课外活动教学前班学生跳白马舞蹈,个别老师在个别班上也尝试将白马文化的优秀内容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来。而文县、九寨沟县城关幼儿园以及文县铁楼乡幼儿园尚未进行有关白马文化的园本课程建设,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均表示“有打算,没实力”,其具体困难涉及到师资、经费、经营以及硬件设施等问题。
    根据幼儿园的现状分析,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幼儿园缺乏进行民族文化传承可以参照的园本教材(教材这方面还是一项空白,急待有识之士去开发编写),导致有的幼儿园虽然想开设相关课程,却无从做起。第二,幼儿园开设的课程都是以主流文化为主,同内地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教材运用都几乎相同,教材上缺乏民族地方特色,体现出幼儿园教学统一化、模式化和单一化的普遍特点。  第三,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具有“小学化”倾向,有违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四,政府投入不足。白马藏区都属于5.12汶川地震的受灾区,在灾后重建中,九寨沟县城关幼儿园新建了园区,平武、文县城关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也都得到了提高,但有些硬件设备仍不到位。而乡镇的幼儿园和学前班的硬件设施仍然比较差。整体来看,硬件上有改善,但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由于财政支持有限,导致教师编制不够、人员紧张,幼儿园由于缺乏经费,很多事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 双语教学情况
    据了解,目前只有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中心校的一年级实行双语教学,二年级以上都实行汉语教学,文县铁楼乡还有三个村级教学点实行双语教学,中心校已完全实行汉语教学。而幼儿园的情况就更严峻,据调查平武、九寨沟县、甘肃文县这两省三县的白马藏区幼儿园都未实行双语教学,加之白马藏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更无从谈什么双语教材,因此,白马语言的传承危机更为严重。另外,从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上来说,无论平武、九寨沟、还是文县,绝大部分白马人都能说汉语,白马语言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小。当白马人走出山寨进到城里,在对外交流中都使用汉语,大多数白马人都认为白马话在对外交流中没什么用处,白马语言也就逐渐失去用武之地,这也直接影响到白马藏语在家庭中的传承。
    4. 家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对文化的传承效果
     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了解节日文化、宗教祭祀、民风民俗、生活生产知识,对文化现象背后的东西,却知之甚少。但令人欣喜的是,大部分家长是支持幼儿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能受到正规训练,学习到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白马藏族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特别是一些曾经受过中等或高等教育的家长更是注重,也期望幼儿园教授一些白马文化知识,甚至愿意不计个人得失提供帮助。一些生活在高山峡谷中的白马人,条件好一点的,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在城里买房子以方便孩子读书;即便只是进城打工的租房子也要把小孩带在身边让其接受更好的教育。当然,大多数白马人还是生活在高山深谷中,由于乡、镇、村没有幼儿园、学前班,自然也就无法实现让孩子上幼儿园的愿望。因此,家长就直接担负起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的知识水平也就关系到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椐了解,家庭式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三 白马藏区幼儿园传承文化的策略
     白马藏区幼儿园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应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目前的情况下,要想能较好的实现白马藏区幼儿园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符合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学需要的幼教师资
    首先,迫切需要建立培养民族幼教师资的专业。白马藏区幼儿园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会双语又了解该民族传统文化的幼儿师资,这也是所有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培养大量能胜任民族地区幼教工作的师资,就是既掌握常规幼教知识技能,又能熟悉了解该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幼教师资,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多培养本民族幼教师资。但目前,在全国都尚没有一所专门针对民族地区幼儿园培养幼教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对于民族地区幼教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难题,但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特别是幼儿师范高专的教育改革又是一个发展机遇。因此建议开设有幼教专业的师范院校,特别是幼专,可率先尝试开办民族幼教师资班,有针对性地为白马藏区或其他民族地区培养幼教师资,从而可从根本上解决白马藏区和其他民族地区缺乏幼教师资的难题。
    其次,在师资的来源上,鼓励白马藏族学生积极报考幼师专业,也可鼓励外地学生报考民族幼教师资班,政府给予财政支持,资助民族幼师班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要求毕业后赴民族地区工作。也可通过校地共建的方式来培养,将国家对民族地区推行“9+3”的政策灵活运用到培养民族幼教师资项目上来,这样既可以解决白马藏族学生和外地学生的经济负担,又能免去他们就业的后顾之忧,能有效解决幼教师资来源问题。
     我们相信,民族幼教师资专业的开设和生源的保正这两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将会极大推动民族幼儿园传承民族文化这一目的的实现。
     2.推动民族地区幼儿园民族文化园本课程的建设
    民族地区幼儿园对民族文化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策略之一。.幼儿园是学习传承民族文化的最可贵阶段,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而文化的传承又必须依赖于对儿童的教育,白马藏族的兴旺发展,离不开白马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白马儿童传授白马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白马儿童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对培养其民族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对民族文化园本课程的建设也要求白马藏区幼儿园的教师要主动学习了解白马藏族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或者请从事白马藏族研究的专家学者来为教师办讲座,协助老师开发园本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帮助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又能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从而使老师主动从传统的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转化为课程开拓者角色。
      其次,挖掘、整理出优秀、健康的白马藏族文化内容作为幼儿园园本教材建设的基础,园本课程的建设要能充分吸收本民族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要能将民族文化知识有效转化为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将白马藏族的歌舞、服饰、节庆、刺绣、剪纸、体育游戏等优秀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内容结合大班,中班、小班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编成园本教材,既可单独教学,也可融入到活动中开展。如把白马民间故事改编成儿童故事来讲述,将白马舞蹈进行改编,降低舞步的复杂性以便于儿童学习。在对白马歌曲的教授中既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原生态歌曲,也可以白马歌曲为基础进行改编,使歌词更具儿童化趣味特点,方便儿童传唱。白马人服饰也非常美,还可在幼儿园建一支白马服饰儿童模特队进行展示,使儿童从小就从内心喜欢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另外像白马藏区的建筑、剪纸、刺绣、雕刻等等,都可以分别以手工、纸艺等手段来表现。白马藏族属于山地民族,课程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到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使课程的开发成为“有根之木”, 将民族文化的传承渗透到课程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
     第三,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符号和精神魂魄。因此,在幼儿园针对白马儿童传承民族文化时应适当结合白马语进行,例如,用白马语来讲民间故事。在日常对话中,有一定的时间量来练习使用白马语。民族语言的使用会让白马人形成共同的民族情感,有利于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兴旺发展。在对白马族教师的培养上也应加强教师的白马语言的训练。
     第四,园本课程的建设也必然包括幼儿园环创这一领域。以富于民族特色和童趣的图案纹饰装饰幼儿园及教学楼外观。幼儿园室内的环境布置既包括其他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内容,也包括具有白马藏区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等人文内容,帮助幼儿能更好了解、学习本民族文化知识。
     第五,要充分认识到对园本课程开发的本身其实就是对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承。
     3.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传承白马文化
     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对儿童进行文化传承的辅助作用,特别是父母对儿童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可以成为幼儿园、学校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有效补充。让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共同承担起对幼儿的教育责任.。
     4.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融合进多元文化教育之中
     民族地区幼儿园既要学习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要学习主流文化,以便今后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圈中,便于长远发展。对儿童进行本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这样可以帮助儿童能够更多地理解,欣赏,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帮助儿童能在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下生活,能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结语
     白马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危机及白马藏区幼儿园的现状决定了只有通过培养符合白马藏区现实需要的幼教师资,建设白马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并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教育架构,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融入多元文化的教育,才能现实可行的在幼儿园中传承白马民族文化,同时又能使白马藏族儿童更好的适应主流文化圈,以利于今后更好的发展。这对繁荣中华民族大家园的文化发展也才具有积极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军•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6(03)
[2] 柳阳辉•幼儿教育学[J]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3] 滕星,张俊豪•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 张为民/陶红莉/田庆珠•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8(04)
[5] 朱晓红•浅析蒙古族民间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8)

 

本文发表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第1期
 

版权所有©白马人网www.bmaren.com      蜀ICP备17025892号-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白马人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