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朝格现状(六)——新型破坏
发布时间:2012/10/27
阅读:1892次
 
作者:曾维益\\\\\\\
 
新型破坏,就是当今的一些文化学者所说的“开发性破坏”,或曰“建设性破坏”,又曰“保护性破坏”,也就是在保护、利用、开发、进步、发展、抢救等的话语体系下,对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进行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保护”或“开发”。此外,还有以“科学”的名义和“方法”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行为。这些行为,尽管其目的、口号乃至作为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其结果却是一种事实上的破坏,因此,这种情况也属新型破坏。
目前,白马人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朝格文化,已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新型破坏,这种在促进白马文化进步、发展、保护和利用的言行下对白马文化的破坏,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
1.商业性破坏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对白马人的跳朝格这一文化现象,一些地方基层领导和政治上的积极分子们按照他们对“政治”和“文化”的理解,他们就把跳朝格判定成是“封建迷信”和“封资修的黑货”,因此,对之进行禁止。实际上,这是公开的鸣鼓而攻之的对朝格文化进行破坏。这种破坏,目的非常明确,是为了破坏才来搞破坏的破坏,是“破四旧”与“立四新”的破坏,因此,是传统性质的破坏。破坏的结果是使朝格文化大伤元气。但是,白马人在内心深处并没有忘记跳朝格,尽管面具毁了,巫师挨了批斗乃至被死亡,只要外部压力减轻,已陷入苟延残喘状态的朝格文化就会再以原汤原汁的风貌,原始本真的形象,再次复活在白马人的眼前。笔者早年在白马地区进行田野作业时所观看到的跳朝格,就是这种原生态的且没有任何现代社会文化元素渗透到其中的跳朝格。
1989年,中国因发生了“天安门事件”和“六四学潮”,此后,改革开放进入了沉闷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重新激活了改革开放,出现了俗话所说的“全民下海,人人经商”的狂潮。这波狂潮,也同样席卷到了位于中国版图腹地岷山深处的平武、南坪、文县地区,并且还深入到了白马地区的每一个角落。这时,地方的政府和文人,外地的文人和商人,白马人中的精英以及外国的各种各样的人,都在有意与无意中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白马人的跳朝格很神秘,很古老,很新奇,很有卖点,可以将其包装打扮之后变成搞旅游吸引游客卖钱的一个节目。
按照他者的意愿,将跳朝格进行包装后,在白马以外的县城、市里、省里乃至国内其他地方去表演。开始时,白马人还是坚决反对的,因为,朝格文化的本质属性就决定了朝格只能在白马人居住的空间里跳,只能在白马寨子里跳,也只能在各血缘与各地缘部落内部跳,只能在按照规矩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跳,也只能按照跳朝格的规矩来跳朝格,因为这是白马人信仰的神圣的宗教仪式。但是,在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力量经集合后而形成的强大合力的推动下和金钱的诱惑下,经千百年形成并固化的跳朝格的时空观念和不可逾越的各种规矩,终于被冲破了,终于被资本、金钱、权力和各种诱惑冲破了。
目前,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愿意给出白马人能够接受的金钱,就可以在国内各地观看到跳朝格。
与此同时,金钱和跳朝格的买卖关系,在白马人聚居的寨子里也同样在进行双方都认为等值等价交换。
白马人跳朝格的时间是非常严格的,按规矩不属于跳朝格的时间,就绝不能跳朝格,否则,神不答应,人不答应,鬼邪也会不答。因为,白马人认为,如果不按规矩跳了朝格,就要带来灾难。但目前的现状是,在白马寨子里,只要够一定级别的上级领导(即当今俗称谓之“当官的”)提出要看跳朝格,乡上和寨子里就会安排跳朝格;旅游者只耍提出要看跳朝格的要求,寨子里的旅游接待方就会按价给出跳朝格的服务。更有甚者,一些原本早就没有跳朝格(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停止了)的寨子,为了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满足其好奇心,以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性收入,从业人员还会主动地向游客推销、出卖“跳朝格”。
一言以蔽之,原本属于宗教信仰性质的神圣的白马跳朝格已与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一样,成了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眼球,增加经济收入的商品。在金钱强大的魔力吸引下,神圣的朝格已快步地加速的跑了过去,在金钱念动的咒语面前,曾经威力无穷的朝格神已经魂飞魄散,神不守舍了。在当今这个金钱至上,人人都想发财当官的新时期,白马人的山神、地神、树神、家神、猎神、水神、道士等众神,他们都向钱神缴了械,投了降。千百年来,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强人、猛人和手握杀伐大权的统治者们,都没有将白马人的朝格文化消灭掉,但在威力无穷的钱神面前,钱神只顺手甩了几个铜板,朝格神就被打得外伤伤痕累累,内伤不可救药了。
简言之,白马人传统的山神,斗不过由外部世界他者们带来的钱神。
笔者还需在此指出的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很多专家、教授、学者、官员、百姓、外国人和媒体从业人员们,等等,他们所亲眼看见的跳朝格,都不是白马人信仰的乃至迷信的传统的跳朝格,而是白马人卖出去了的朝格,是专门用来表演的朝格,甚至还是专门用来忽悠或糊弄这些“他者”的朝格。
2.敌视性破坏
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按照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和一些学者的说法,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转型后的社会性质是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社会。按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说法和党章、宪法上的文字规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公有制,国有化,计划经济,唯物主义,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
在历史嬗变,中原鼎革,革命潮流,观念巨变,易服维新的前提下,白马人的跳朝格就是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容的封建迷信,而其性质则属于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唯心主义,因此,从理论的角度切入,跳朝格天然的就属于应该禁止与消灭的反动落后的封建迷信之事物。
也正因为如此,白马人的跳朝格就被地方的权力机关和社会上的积极分子们认定为是必须消灭的目标性对象。经过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教育、宣传、批判、斗争、禁止、打击和取消之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时,白马人的跳朝格已到了奄奄一息,垂死而无力挣扎的濒死状态。
3.伪劣性破坏
如前所述,在俗话所说的“全民经商”,“全民亲商”,人人都想发大财的时代浪潮席卷之下,白马人的“朝格神”已向金钱神投降了,原本神圣的跳朝格就成了赚钱的工具,成了用来表演的节目。
在此基础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朝格面具和跳朝格就冒了出来。很多白马人都说:现在的这些朝格是假的,是歪的,是哄人的。
但是,正是这些膺品朝格,山寨朝格,假冒伪劣的朝格,却登堂入室,名闻天下,不但上了报纸,上了各种各样的杂志与画报,并且还多次地上了不同层次的电视。造成的结果是,既哄骗了普通的中国人,也欺哄了很大部分的一些学者,甚至还欺哄了一些外国人,使人们认为:久闻其名的白马跳朝格就是这个样子,现在终于看到了。
这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发生的以假货代真货,以劣品代真品,以白马人自己都说是假的朝格也都不信仰的这种“朝格”来代表真正的朝格,其实质是以假乱真,其后果则是对独树一帜的白马朝格文化形成了真正的大破坏。
4.胡说性破坏
朝格是白马人历几千年的历史岁月才积累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由于白马人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古老族群,因此,白马朝格文化的存在与传承方式就属于经验性的“照着做”而不是形而上的高深理论。实际上对白马文化中的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白马人几乎都是只知道“这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却并不知道也不去深究为什么要这样做。
简言之,对白马文化中的很多现象,连白马人自己也说不清楚。
但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很多张嘴能说个一、二、三,提笔能写出四、五、六的各种各样的属于“他者”范畴的人们,他们在看了已经异化变质的商业化的跳朝格之后,就回去写出了关于跳朝格的文章,并发表在各种媒体上,对白马朝格文化现象作出了各种各样的且自以为是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一种胡说性解释。
更为搞笑的是,他者们的这些关于跳朝格的文章经“出口转内销”,被白马人看见之后,又反被白马人当成权威性的“理论”来加以接受,其后再由白马人亲口向其他的后来的“他者”口述,从而成为依据、事实、理论乃至正理与真理。
实际上,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朝格“理论”,同样是一种胡说,是对白马朝格文化的一种胡说性破坏,不仅如此,而且还是一种更为严重的为害尤烈的破坏。因为,它以假真实的面目掩盖了真正的真实,从而使白马朝格文化成为了一桩公案,成为扑朔迷离的“罗生门”。
行文走笔至此,不妨再打个比方,说一句大实话,在对待白马朝格文化这一问题上,不少的“他者们”在眼光上都上了“六耳猕猴”的当,都把假悟空当成了真悟空,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成了取经路上的唐僧师徒三人。
5.保护性破坏
前面所言之商业性破坏与宣传舆论性破坏,都是打着“保护”的幌子,就其本质和效果而言,都属于保护性破坏,因为,这些行为不但没有起到对白马朝格文化的保护作用,反之,还事与愿违,在实际上产生了破坏性的后果。
下面所举,才是真正的保护性破坏,因为,当事人的所作所为,在主观愿望上确实是为了保护朝格文化,而不是有预谋的或者有意地进行破坏。
(1)教白马人跳朝格
最近这二十年来,一些自认为“有文凭就是有文化”的人,特别是基层社会中的一些有官职,有职称,有文凭,在工作上也在分管文化和抢救濒危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士,他们认为白马的朝格太落后了,又土又丑又不好看,还不吸引人,舞台效果极差,根本就没法和其他地方的面具舞,特别是他们去外地考察、旅游时所看见的面具舞相比,应该把白马的跳朝格改变一下,并且还是不改变不行,认为只有这样才不落后,才能跟上形势。并且还认为:“不管什么民族,什么文化,都应该进步嘛,也都应该与时俱进,白马跳朝格也要进步,不进步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共产党说的。你把原始社会说得那么好,你咋个不去过原始人的生活呢,现在的白马人也在看电视、穿西装、使手机了嘛,也和过去不一样了嘛,跳朝格也应该与时俱进嘛。”总之,他们的道理很多,他们要改造白马传统文化的理由则更多。
因此,他们就使用手中掌控的公共资源来教白马人跳朝格,还提出很多建议,而且还给白马人中的“老顽固”作思想工作,并提出种种理论来作支撑。
经过这些属于“他者们”的导师的悉心指导的结果是:用塑料做的面具被“保护”和“进步”出来了,用水泥做的面具也出来了,面具上的颜色也花俏了(原来是必须用羊血涂面具),巫师穿上皮革衣服和李宁牌胶鞋也在跳朝格了(原生态的是必须穿滑溜鞋)等等。这样,这些“他者”也取得了阶段性的各种胜利,并且还得了一些这样那样的奖。
(2)教白马人跳舞
白马人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俗话说白马人是:只要能张口吃饭就能唱歌,只要能伸脚走路就能跳舞。此语属实,非妄语也。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保护已经日益不原始,日益现代化乃至西洋化了的白马文化,同时也是为了搞旅游业以开发白马文化来赚钱,由地方政府出资并请了一些搞唱歌的、搞舞蹈的、搞艺术的和搞文学的来参与保护白马文化。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好事,至少出发点应该还是好的。
这些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当他们看见了白马巫师、白马大爷、白马老太这些白马文化的精英和传承人所跳的舞(包括朝格祭祀舞)和唱的歌之后,总觉得不美丽,不漂亮,不时髦,不新潮,不好看,上不得台盘,上不得舞台,进不得城市,入不了市场,于是,这些艺术家们就来教白马人唱歌和跳舞。
其结果是,公家的钱也花了,白马人的工也误了,艺术家们累惨了,文化官员气慌了,而白马人也不想干了,最后,只能改变初衷,改弦易辙,从专业的歌舞团中,从民间的俊男美女中选了一些人按照这些艺术家们的意图和“艺术标准”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载歌载舞的表演时尚白马歌舞。
这种作法的最终结果是,使艺术家们觉得白马人很顽固,使文化官员觉得工作莫法搞,使白马人也产生了自卑和“我们确实落后”的感觉。实可谓影响深远啊!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尽管可以说上千言万语,也可以写出一篇博士论文,但却可用一言以蔽之,曰:专业不对口。
(3)教白马人讲理论
为了保护白马传统文化(特别是朝格文化),一些县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官员们,在上级拨了专款,外出考察了他处的先进经验,并召开了层次不同的关于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各种会议之后,也同样地按照行政工作的运行惯例对部分白马人按惯例开了会,说了道理,讲了理论,并在会上大讲要保护白马传统文化云云。
为了开这样的会,专职的文化干部们也找了一点东零西碎的资料,并且还知道了“傩”字的读音,也还在外地开会时听他人讲了一些有关“傩”的理论,于是,就向白马人也讲了一些连白马人中的基层干部也听不懂的理论。实际上,这些理论就是官腔和套话的翻版,是用官腔来向白马人作宣传。
其最终的结果是,让几个在白马人中属于那种见多识广的人,同时也是“说得起话”的人武装了嘴巴,捡了几个名词。例如,笔者就听到白马人对我大讲特讲“自然宗教”,“万物有灵”,“原始信仰”等东西。实际上,笔者也很清楚,对这些源自西方学者的概念,白马人不懂,直接教白马人说话的师傅们未必就是真懂,就是我自己确实也不懂,即使“懂”也是不懂装懂,是忽悠自己的那种懂。
用打官腔的方式,给白马人讲形而上的空头理论,既无利于保护白马文化,同时还在白马人中产生孕育出了“采访专业户”。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对白马传统文化的误导和破坏,因为,这种想法和作法既破坏了白马人的本真面貌,又破坏了白马文化的朴野形态。
(4)教白马人改朝格
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原生态的朝格,其存在形式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平武、文县、南坪三地白马人所共奉的跳朝格这种祭祀活动,是三种各具形态,风格相异,各有特色的不同类型。
如果单纯的从表面现象来看,平武的朝格具有原始古老,神秘莫测,朴野本真的特点;文县的朝格具有角色齐全,形象鲜明,结构完整,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而南坪的朝格则具有包罗万象,内容丰富,观赏性强,包容性广和结构复杂的特点。
但是,在一些人(主要是那些商人、官人和文人)的悉心教导下,目前已出现了一种形式上属综合型,风格上为不伦不类的朝格。具体言之,就是把平武朝格、文县池哥中的一些现象和南坪巴(即俗言之十二相)面具中的一些形象相结合后而同台共舞,并声称:这就是白马的跳朝格。不但如此,还用这种杂交、混血、组装品种到各地去展演。
实际上,这种作法既是对白马朝格文化的哗众取宠,也是对源远流长,各具形态的白马朝格文化的一种破坏。这种破坏,对白马朝格文化的保护是极其有害的。
(5)教白马人乱穿衣
在中国的传统戏剧中,什么角色穿什么衣服,生旦净末丑,各穿什么衣,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是绝对不能乱穿乱戴的,否则就是外行,就会招来耻笑。
同样,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什么官秩穿什么衣服,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否则就是失礼,就是违法,就会招祸。
事同此理,白马人在跳朝格时,也绝不能乱穿衣服,否则,就会神不允许,鬼不依从,邪不害怕,白马人也绝不答应。
但是,当今这个时代的一些自我标榜是“前卫”的或什么“后现代”的人士却用“立异以为高”的投机心态来指导白马人,他们认为,白马人也可以象他们那样的不分阴阳,不分公母,不分雌雄,不分老少,不分夷夏,不分中外,不分古今的乱穿衣。于是,就出现了头戴朝格面具,身上不按规矩乱穿衣裳的现象,而且还将其拍成照片印在按规定本该非常严谨、真实的官方书籍中,使之产生了误导今人、后人和外国人的作用。
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保护性破坏。

版权所有©白马人网www.bmaren.com      蜀ICP备17025892号-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白马人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