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九寨沟县喜迎十八大成果展——旅游文化篇
发布时间:2012/11/8
阅读:1519次
 

高举旗帜跟党走 坚定信心铸辉煌

  旅游产业更加红火

  近年来,九寨沟县坚持有序开发优势旅游资源,精品旅游村寨吸引力增强,旅游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全面实施《宾馆饭店开业申报制度》等管理办法,建立旅游管理考核和信息反馈机制;制定《九寨沟县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实施方案》、《九寨沟县(藏)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评分标准》、《九寨沟县非星级旅游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九寨沟县(藏)农家乐管理办法(试行)》等行业标准,旅游标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九寨沟旅游接待人数创新高

 

游人如织

 

景区医疗服务队为游客提供医疗救治

 

景区交警扶老人过马路

 

电子显示屏为游客提供温馨提示

 

交通路网、市政设施、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全县共建有宾馆饭店100家、藏(农)家乐50余家、文艺演出团体10家,接待床位达23000余张。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四川唯一“中国旅游强县”、全国首批5A级景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全年预计接待3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9亿元。截止2012年9月,九寨沟县接待海内外游客243.1万人次,同比增长39.02%,实现旅游社会收入29.4237亿元,同比增长43.78%。旅游产业带动发展、助民增收的主导作用更加显现。“旅游富民”的发展思路正逐渐显现。
 

 

特色浓郁、风情万种的九寨沟藏羌歌舞晚会

 

多种形式让游客开心游

 

旅游纪念品销售火爆

 

独居特色的藏式接待厅

 

不断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2011年,各酒店自培员工3800余人次,酒店新进员工培训560余人(次),岗前管理人员培训100人(次),培训精品旅游村寨业主和服务人员380余人次,全县整体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魅力人文更加迷人

  按照“文化强县”的发展思路,九寨沟县始终把宣传文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研究部署、同检查落实,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强化舆论引导工作、加大财力支撑力度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我县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成立文学艺术届联合会

 

百村同唱感恩歌比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坪曲子

 

九寨沟人唱九寨沟歌歌唱比赛

 

成立了县新闻中心和县网络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为17个乡(镇)配备了17名专(兼)职宣传员,成立了2个社区综合文化站、13个乡(镇)文化站、120个村文化室,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基层宣传文化事业有人抓、有人管、出效果,成立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不断壮大全县文艺团队,培育优秀文艺人才,推出文化艺术精品。建成了文化广场、田径场、游泳馆等一批群众性文体设施,新建九寨书城、111家农村书社(屋)和11处健身广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成功申报2项国家级、5项省级、22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九寨沟乡土文化丛书》12万册,发放琵琶1000把,建设非物质文化传习所,成立“舞”演出队、琵琶弹唱培训中心,普及传承本土文化。
 

民俗文化进景区

 

南坪曲子走进澳门

 

白马舞

 

元宵晚会

 

传统美食大赛

 

 全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先后承办(协办)阿坝国际熊猫节、九寨沟国际旅游文化节、“涂墨”狂欢夜等大型节庆活动以及甄选并组织民间艺人开展地方民俗歌舞展演进景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产业发展紧抓重建契机,加强九寨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九寨沟藏羌风情晚会于200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软硬件的提档升级,不仅加强设施设备改造更新,创新丰富节目内容、提升节目质量和品位,还不断吸引高品位、优品牌的文艺演出团体落户九寨沟。目前,全县共有经营性文艺演出团体10家,拥有全国藏区和羌区优秀青年演员1000余人,涌现出了像容中尔甲、蒲巴甲、高原红女子组合、哈拉玛女子组合等一大批优秀歌手,创作了《神奇的九寨沟》、《九寨情缘》、《因为有你》等一大批在全国获奖和有影响的作品。2011年,九寨沟藏羌演艺集群接待中外游客74万人次,实现税收500万元,产值达1.11亿元。

 

(资料来源于“中国•九寨沟”门户网站 )

版权所有©白马人网www.bmaren.com      蜀ICP备17025892号-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白马人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