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徐睿 摄
文县讯(记者 徐睿)11月14日,全市文化产业责任书完成情况文县汇报会在县委五楼会议室召开。市文化产业督查组一行出席会议,政府副县长张喜琴、政协副主席李寿禄,文县委宣传部、县统计、发改、财政、文体、旅游、住建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张喜琴汇报了全县文化产业责任书完成情况。今年以来,文县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和文化大市建设相关要求,认真落实市委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文化名县建设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强化大文化、大资源、大整合、大建设、大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项文化产业目标管理责任得到较好的落实。
文县充分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精心组织实施了精神引领工程、文化惠民工程、精品打造工程、产业发展工程、改革创新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六大工程。深入挖掘白马文化、三国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三大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白马“池哥昼”、玉垒花灯戏、琵琶弹唱、洋汤号子等“四大文化品牌”,强化项目带动、组织保障、政策扶持三项保障,努力建成一批具有地域文化内涵和鲜明文体标识的文体场馆、文化广场、地标建筑、特色城镇、民俗街道、民俗风情村寨,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名县。截止目前,全县有文化产业机构92个,其中,法人机构18个,增加值达到2984万元,文化产业投资达到736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350人。
成立了文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文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文县文化提升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文县文化大发展的意见》,对全县宣传思想工作暨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并落实2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广大楼主体完工,墙体正在粉刷之中,完成工程量的90%;文县剧院已完成主体建设,完成了工程总量的90%,正在进行外墙粉刷;文昌宫维修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文县体育场看台部分完成工程总量的90%,正在进行墙体粉刷。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20个乡镇文化站得到不断健全完善,并整合村级科普学校、农家书屋、卫生室、广播电视信息室、组织活动室、文体活动场所、阅报栏、文化墙等建设项目,建成农村文化大院7个、乡村文化小广场20个,形成“县有文化中心、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或文化小广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坚持“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利用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因地制宜地开展歌舞、健身、戏曲、红歌传唱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节庆文化活动。经常性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进村社等文化惠民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各类活动80多场次。创建了宋坝新村市级文化发展科学示范点和城关镇鹄衣坝文化大院、碧口镇水蒿坪村文化广场、范坝乡河口村文化广场等4个县级文化发展科学示范点。在省级以上公开报刊发表和出版的各类文学作品共有243篇,其中,国家级报刊入选或发表作品18篇。投资180万元,拍摄并制作了反映白马民族风情的三集记录电影《被遗忘的部族》和反映灾后重建的MTV《我们有家了》。编辑出版了《阴平》杂志1期,编辑出版了《阴平诗词》杂志1期。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全面完成了文县电影院、文县文工团的改制工作,启动了广电网络整合工作,成立了文县广电网络分公司,组建成立了白马民俗文化研究与传习中心和文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会上,市文化产业督查组对今年1-9月文化产业督查情况作了通报,对文县的情况作了说明。要求参会的相关单位要有配合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要求文县继续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相关单位要不断研究,要确定专人负责。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发展文化产业。
(资料来源于甘肃文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