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陇南师专学者出席敦煌文化与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3/10/23
阅读:2616次
 

庆振轩教授主持会议

大会会场

10月12日至14日,由兰州大学文学院主办,兰州大学萃英学院、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与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协办的“敦煌文化与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等地以及国内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陇南师专中文系教授蒲向明、副教授温虎林应邀参会。
在大会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会后,会议即举行三场分组报告会。按照会务处安排,第三组分场报告会在兰州大学观云楼8楼举行。蒲向明教授担任首轮点评人和主持人,分别承担会议组织和发言的点评事务。该组其他轮次的主持人和点评人分别由天水师范学院聂大受教授、西北民族大学高人雄教授、兰州大学曾维刚副教授担任。该分场报告会有27位专家参加研讨。
在大会闭幕式上,蒲向明教授代表第三分场向大会作会议综述。他首先介绍了本分组会场讨论的基本情况,然后分别介绍了宝鸡文理学院刘林魁博士、山东师大刘洪强博士、西北民族大学高人雄教授、西北师大胡大浚教授、兰州城市学院武砺兴副教授、贺州学院侯艳副教授、兰州大学硕士生安家琪、贺州学院杨宗红教授、陇南师专蒲向明教授等学者的主题发言和点评人的点评情况。他总结了武汉大学朱雷教授、兰州大学杨许波博士、兰州文理学院王金寿教授、西北师大尹占华教授、韩国东亚大学万红博士、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所杨富学教授(研究员)等学者的发言要点。最后,他简述了分会场学者们达成的几点共识:第一、围绕中心话题,通过思想碰撞和头脑风暴,加深了与会者对学术问题更为深刻的思考;第二、在学术问题的探索上达到了互补、分享和思维沟通;第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在后续交流中因此获得了契机。他的总结发言赢得了与会专家的肯定和掌声。
陇南师专副教授温虎林参加了大会第二分组报告会的讨论,他关于东汉凉州经学传播与文学发展的发言,引起了点评人的重视,给予良好评价。
据悉,大会共收到提交论文56篇计50余万字,内容涉及敦煌文化、敦煌文学与唐代文学三个方面。其中,既包括了对敦煌文献、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宗教艺术、敦煌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有对敦煌诗歌、敦煌歌辞、敦煌变文俗讲、敦煌赋的探讨;既有对唐代边塞文学、唐代诗词、唐代作家、唐代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细致分析,也有对域外敦煌文献、敦煌文化海外影响的深入考察。陇南师专学者为大会提交了三篇论文,分别是:《祁山古道: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以陇南祁山古道的文献和文学考察为视角》(蒲向明)、《东汉凉州地区经学传播与文学发展》(温虎林)、《从神话到神画——白马藏族民间神祗绘画的文化意蕴透视》(刘吉平),均收入大会印发的《敦煌文化与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据了解,陇南师专是参加本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唯一高专院校。
本次国际会议的筹备和规模安排经由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有关领导出席并讲话,由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兰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庆振轩教授主持,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程金城教授、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所所长杨富学研究员、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胡大浚教授在大会上致辞。

蒲向明教授和温虎林副教授在大会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会上

蒲向明教授在大会闭幕上作第三分会场会议综述

蒲向明教授主持第三分组会议(第一轮)并担任点评人

会议茶歇期间蒲向明教授、温虎林副教授与兰州大学程金城教授(中)交流后合影

会议考察期间蒲向明教授和韩国高丽大学教授郑广薰(中)、云南大学蒋勤俭博士(左)参观甘肃秦腔博物馆后合影

版权所有©白马人网www.bmaren.com      蜀ICP备17025892号-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白马人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