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报恩寺研究第二章——(二)报恩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3/23
阅读:2335次
 
(二)报恩寺是什么
1.总体上是什么
我曾某人认为,在总体上:
报恩寺是王玺这个人的心血。
报恩寺是明代修造的建筑群。
报恩寺是国家级的名胜古迹。
报恩寺是独具特色的佛教寺院。
报恩寺是特殊类型的佛教建筑。
报恩寺是货真价实的真正国宝。
报恩寺是超越时空的普世之美。
报恩寺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是中国古老艺术文化的典范。
报恩寺是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
报恩寺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朵夺目的东方文化之花。
报恩寺是明代前期中原佛教寺院建筑和故宫宫廷建筑相结合的一组特殊性的建筑群。
报恩寺是明帝国中央政府因情况特殊而特殊批准修建的高级别的佛教寺院建筑群。
报恩寺是一座在古代时就被认定是“殿宇佛像,甲于天下”,名列第一的佛教圣地。
报恩寺是历史的辉煌,文明的象征,文化的体现,艺术的宝库,雄伟的典范,精美的极致,包容精神的场所,净化心灵的圣地。
报恩寺是人类的财富,中国的光荣,平武的自豪,王玺的贡献,县城的灵魂,平武人的脸面,领导们的名片。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这个特定的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内由特定的历史英雄人物把握住了特定的历史机遇而独自创建的具有特殊风格的历史文化的载体。
报恩寺是人类东方文明中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特事特批特办特建的特殊性产物。
报恩寺是中国特色的封建主义在平武特色的另类多民族地区落地开花后而结下的良性杂交风味之果实。
报恩寺是白马王氏土司家族经过十代人260年时间的各种资源积累后才结下的一个硕大的文化之果。
报恩寺是白马王氏土司家族两代人用二十年时间才建成的超高规格和超高质量的综合性的建筑艺术精品。
报恩寺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学不完的知识,有参不透的学问,有看不完的美丽,有赏不完的佳景,有想不完的问题,有妙不可言的绝妙,有说不出到底有多好的超级美好。
报恩寺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彩,涵盖面极其广泛,而风情又独具一格的区域性文化圈。
报恩寺是一株扎根深远,主干硕大,枝丫粗壮,散枝开叶,浓荫蔽日,四季常绿的文化之树。
报恩寺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说不完的《红楼梦》;报恩寺是李商隐的《无题诗》,是猜不透的无题诗;报恩寺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知道她在笑什么。
2.宗教之是什么
报恩寺是宗教文化的博物馆,她是中国汉地大乘佛教、中国道教、中国儒教、藏传佛教、印度佛教,和平武民间宗教等多种宗教文化艺术的集合体。
大乘佛教:在中国汉地原本就流传大乘佛教,就整体而言,报恩寺应为大乘佛教密宗教派的寺院,具有中原佛教文化的很多特点。
中国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所生的宗教。明朝时儒佛道三教既并列共存,又三教合一。在信仰上,明朝皇帝崇佛奉道,但在律己、尊上、治家、牧民上却独尊儒术,更用法家。王玺表面崇佛,谋事用儒,内心奉道,死后则以道教仪轨安葬。在报恩寺中,亦多道教文化元素。
中国儒教:三槐堂王氏宗族,历朝历代皆诗书传家,奉儒入仕,代代相传,既为官宦之世家,复乃真正的贵族之嫡裔。白马王氏土司始祖,本为进士出身。王玺、王鉴亦为儒生,忠君爱国,祝延圣寿,报答皇恩,是其宗旨。父子二人之塑像,皆儒冠朝服,立于佛前。壁画之中,儒服峨冠者,并非独例。寺中碑文内容,亦儒为主,以佛相辅,实以弘扬儒家思想为其宗旨。儒家讲忠孝,佛家讲慈悲,王玺则一身兼具之。
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俗称谓之喇嘛教,是佛教的三大教派之一。“效行密咒古今传”,藏文刻于寺前广场的经幢之上,藏经藏于寺庙之中,藏人以为朝圣之地,藏传佛教文化元素在寺中存在颇多。
印度佛教:佛教源自古天竺,实际出自迦毗罗卫国,故地在今尼泊尔境内,教主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种姓出自刹帝利。史载为汉明帝永平七年(64年)流入中国,传说系白马驮经而来。因此,凡言佛教之始,必溯印度之源。或曰,没有印度,何来佛教。
民间宗教:从古至今,龙安山河就是中国传统巫教盛行的地区,就是巫风流布之区域,在报恩寺中,颇多巫教文化的元素。巫之进化,计有两途,在上者规为道教,在下者流为端公之属。
3.文化之是什么
报恩寺不仅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殿堂,又是独具一格,特殊类型的文化典型,并且还是自成体系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展览场所,和各种各样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之地。
报恩寺她是由包括佛教文化、建筑文化、政治文化、官场文化、宦官文化、宫廷文化、儒家文化、报恩文化、忠孝文化、土司文化、朝贡文化、关系文化、氐羌文化、藏族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山地文化、宗族文化、家庭文化、森林文化、生态文化、交通文化、军事文化、管理文化、乡愿文化、移民文化、安全文化、风水文化、龙凤文化、博物文化、庙会文化、广场文化、合和文化、道德文化等多种文化成分构成的综合性的文化共同体。
佛教文化:报恩寺原本就是佛教圣地,是佛教徒的“朝贺重地”,并且还有密宗、显宗、藏传佛教等佛教不同教派的文化元素在内,是佛教文化的集中展示之地。
建筑文化:报恩寺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特别是明代前期的建筑文化的极品,是空前绝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建筑艺术绝品。报恩寺的建筑文化风格,反映了从宋元向明清过渡的特色。
政治文化:报恩寺本身就是政治的产物,是明代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制度播下的种子,是明代政治文化催生出来的果实。因此,就其实质而言,报恩寺更多的是政治化的寺庙,而不单纯是佛教的丛林。
官场文化:王玺是一位不世出的旷世奇才,他既精通明朝时官场的显规则,又明瞭当时官场的潜规则,他既懂中国的国情,又懂龙州的州情,他既懂政治,又懂军事,还懂文化,更懂人情世故,所以,才成就了他的盖世之功,也才有报恩寺的产生。否则,他就会成为马湖土司安鰲和薛氏土司薛兆乾的前车之鉴。
宦官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终明一代基本上就是皇帝执政,首辅听命,宦官当权,特务统治。如果没有源远流长的中国宦官文化,没有当时权倾朝野的司礼监大宦官王振,报恩寺就绝不会产生,朝中的群臣就会把“以例执之”坚持进行到底,王玺“起心动念”意欲修建报恩寺的想法就会胎死腹中。
宫廷文化:报恩寺原本就是宫廷文化的产物。其间,虽经二帝二十年,中经蒙古瓦剌入侵,“土木堡之变”,王振被杀,英宗被囚,代宗即位,英宗复辟,但报恩寺最终仍然建成。因此,报恩寺的兴建过程,与明廷中枢错综复杂的权力更替,权力斗争,和当时极度紧张的民族关系,乃至国际关系,在政治上的心律跳动与节奏,是对应的,也是呼应的。
儒家文化:报恩寺的特质是:外佛内儒。具体言之,就是王玺以儒家之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立”或“三不朽”为己任,以佛教思想来教化龙州的草根民众,氐羌族群。而王氏土司家族,无论是在世袭土司之前,还是在袭任土司之后,世代皆以儒家思想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人处世的准绳。“诗书传家”,是平武白马王薛两姓土司的祖传家训之一。
报恩文化:王氏土司,世受国恩,修建寺庙,名为报恩,祝延圣寿,亦为报恩,建寺目的,也为报恩,“敕赐寺额”,仍为报恩。因此,在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上,报恩寺的精髓,也就是报恩文化,而不是表面上的佛教文化。
忠孝文化:忠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最重要的特质之一。白马王氏土司,从宋代起源之后延绵几达八个世纪之久,其间,代代为忠臣,世世尽孝道,是标准而又典型的忠臣孝子。王玺本人平番乱,立军功,所赖者全为尽忠尽孝的龙州子弟兵。在迁建祖茔,创修报恩寺时,王玺亦以忠孝为号召。因此,忠孝文化是大报恩寺这一文化主干上所生发出来的最重要的组成原件之一。
土司文化:土司文化是封建制度文化的一个分支。修建报恩寺的王玺是白马土司第十代土司世职传人,报恩寺直至1956年的“民主改革”之前,一直都是白马土司的家庙。就其实质而言,报恩寺原本就是土司文化结下的一个硕果。明帝国中央政府批准修建报恩寺的“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这十一个字的圣旨原文,原本就是封建社会土司文化的体现。如果王玺不是“土官”,那么,明廷就不会批准修建报恩寺,明廷就会“以例执之”。
朝贡文化:朝贡文化是从封建社会土司文化中内生的一个分支性的文化。王玺正是利用世袭土司的特殊政治身份,抓住了“以例朝贡”的特殊机会,才争取到了明廷的圣旨,从而奉旨建造了报恩寺。否则,报恩寺就不会产生。
关系文化:关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明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文化分支。在漫长的是人治而不是法制的封建时代的中国,举凡办事,可以不讲法律,也可以不要政策,但必须靠关系。这种长期存在的办事靠关系的社会现象,就是其最好的体现。如果当年王玺在谋划修造报恩寺时,对上理不清明廷中枢与四川省的关系,中间理不顺与龙州土司集团的关系,对下又摆不平龙州内外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那么,报恩寺就只能胎死腹中。简言之,当时的王玺尽管生活在距京城万里之外的龙州宣抚司这个边远蛮荒之地,但他却是一个罕见少有的公共关系学大师。
氐羌文化:自三代之际,秦汉以降,位于陇蜀之间的白马山地区就是“氐羌”族群世代生活于斯的“氐羌地”。究其实质而言,平武的地域文化实为氐羌文化,修造报恩寺的工役劳作者亦系土司所牧的氐羌各族群,在报恩寺中有不少氐羌文化的元素融于其内。
藏族文化:藏经藏于报恩寺内,藏文刻在经幢之上,藏文密咒至今仍存,而藏人至今仍在对报恩寺朝圣,仍在对其顶礼膜拜,在雕塑壁画中也含藏文化元素。更为重要的是,“乌斯藏喇嘛端林传写”一语,则是藏文化根植于报恩寺内的不二铁证。
中原文化:平武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一直都是历史上中原文化向西南地区传播的门户。报恩寺是历史上中原文化向西南地区进行辐射的实物证据。王氏白马土司的先祖,最早源自山西晋阳(今太原市),后至河北大名府莘县,再东徙山东琅邪(今临沂)。报恩寺的形制外观是典型的中原佛教寺院型制。修造报恩寺的工匠亦来自北京。从寺中“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太原王鉴”的落名和“晋阳鲁斋宗勉”等铭文亦可知,在报恩寺中深含中原文化的成分在内。
江南文化:北宋末期,金兵入主中原,宋室南迁,衣冠南渡,王氏族人亦南渡至江南,是为白马王氏土司之源。道光《龙安府志·土司》载:“长官司王国宾,其先江南扬州府新化县人,始祖王行俭,于宋宁宗时,授龙州判官。……土通判王英杰,其先江南新化人。始祖王行俭,由宋进士授龙州判官。”在报恩寺中,颇多江南文化的元素,而寺中一进院落中的三桥水景,和“天音醒世”钟楼,则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文化之景观。
山地文化:在地理上,报恩寺建在陇蜀山地区的岷山深处。陇蜀山地区位于中国东南西北的中部位置,地势地形地貌皆极复杂,极富区域特色。就其性质而言,平武的地域文化原本就是山地文化,是白马山地文化。在报恩寺文化圈内,有很多山地文化的元素在内。山地文化,也正是平武有别于与其相邻的江油、绵阳与川西平原等平原、浅丘地区的特点之一。
宗族文化:宗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报恩寺原本就是由王氏家族所建造,是王氏宗族感国恩的载体,信忠孝的象征,和报皇恩的场所。就产权属性而言,报恩寺自建成之日起就是王氏白马土司宗族的祖庙,是聚集宗族,重申族训,祭祀祖先,认祖归宗,团结人心的场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1956年),报恩寺始被没收为国家财产,自此,王氏土司家族才远离报恩寺,活着的报恩寺的宗族文化才消逝。
家庭文化:报恩寺是“父死子继,兄终及及”,继承先辈遗志,完成先辈愿望的产物。是由王玺、王鉴父子所建,其后,亦由历代嫡长子承袭土司,再由嫡子或庶子为寺庙住持,再由嫡子或庶子守坟茔。忠孝节义,礼仪廉耻,诗书传家,是历代土司家庭的祖训。在报恩寺中,自王玺开始,这种家庭文化现象,早已存在于寺中各处。此外,王氏家族在教育后代,培养人才方面,确实具有独到之处。
森林文化:位于陇蜀之间的白马山地区至今仍是我国的一大林区。平武的历代先民自古及今都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莽莽森林之中。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培育一方文化。平武的地域文化,究其实质而言,实属北亚热带山地森林文化。报恩寺既是用本地所产的楠木建成,其装饰部分亦多用本地的木竹为材料,寺中的古树名木也全为本县的乡土树种,且全为树神与神树。这些,原本就是世居在“氐羌地”内的氐羌族群所奉之森林文化在建筑与观念上的体现。
生态文化:报恩寺是明代时平武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具体证据。在寺内,全木建成的寺庙,参天的古柏,硕大的古杉、苍翠的古樟、鲜见的古玉兰、少有的古紫荆,无朋的古皂荚,挺立的古香椿,和近年来才被报恩寺某个管理者自己砍伐的古凌霄与古紫竹林等,这些都是报恩寺生态文化变迁演变的证明。
交通文化:在报恩寺的建筑全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交通运输。寺中巨大无朋的木质构件,硕大的石碑与石雕,重达万斤的金属铸件等,都是当时当地交通运输已经很发达的体现,同时也是交通文化很先进的具体体现。在《龙州佥事王玺传》中,亦有王玺“僻东南栈堡”的记载。实际上,在古代的农业文明时代,特别是在1959年平江公路修建之前的前工业社会时期,报恩寺的交通运输文化非常值得研究。
军事文化:报恩寺原本就是因战争爆发后,白马土司在奉调出征的军事行动中屡立军功,并且还“歼厥渠魁”后而派生出来的硕果。王玺本人亦因屡立军功而袭任土司,并因再次出征,“歼厥渠魁”而再次升官,而连升三级修建报恩寺的主要资金来源也是朝廷因王玺立下大功而给王玺的赏金。因此,在报恩寺文化圈中军事文化是很重要的组成成分。
管理文化:王玺以当时在龙州宣抚司内仅仅名列第三的官秩官位,以仅仅35岁的年龄,以一人之力,就独自创修了报恩寺。这就说明,王玺既在军事上是个能征惯战的帅才,在政治上也是个成熟老练的天才,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同样也是个有超人能力的奇才。否则,报恩寺就不会建成,即使是勉强建成,硬撑着建起来,也会成为“豆腐渣”工程,乃至“烂尾楼”工程。因此,报恩寺的管理文化,亦应是王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理应对之深入进行研究。
乡愿文化:报恩寺的建成,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乡愿文化的特殊功能。仅在报恩寺碑铭中,乡愿文化现象就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王玺如果不是熟练地利用了乡土中国的乡愿文化,报恩寺是不可能建成的,至少也要延宕不少的时间,浪费很多的资源,并影响其质量。众所周知,乡土中国、熟人社会、内亲外戚、亲朋好友、乡里乡亲,关系后台等等,至今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之一。
移民文化:白马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单一与单向的移民区,龙州宣抚司的薛、李、王三大土司皆为外地移民,修造报恩寺的技术工匠全属外来移民,寺中的所有碑文、铭文、匾额、诗歌、对联等全是外地人所写。实际上,报恩寺就是由非龙州土著的外来移民们建成的。由外来移民主导建设平武“氐羌地”,这一历史文化现象至今仍在延续,且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直言之,从古到今,凡在平武地方历史上留下了印迹的人,基本上都是外来的移民,而非当地的原住民。在历史上的平武,采集、狩猎、放牧、农耕,是当地人传统的生产方式。
安全文化:在近600年的历史岁月里,虽历经改朝换代,兵荒马乱,“宵小行窃”,流氓滋事,火烧平武,政治运动,俗人进驻,地震灾害,狂风暴雨,自然损毁,等等等等,但报恩寺却只发生了一次属于自然性质的火灾,几次失窃现象,和几次人为的破坏,但把这些损毁叠加起来,都未曾使报恩寺伤筋动骨,或残缺不全。这就使报恩寺至今仍基本上以初建时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报恩寺文化圈的安全文化部分极有价值,非常值得研究与总结。
风水文化: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又叫地理正宗,也就是现代建筑学所说的建筑环境美学与建筑美学。在选址和建筑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方面来看,报恩寺都极具美学价值,亦合风水观念,是我国风水文化的典型。王玺在修建报恩寺选择地址时,是“卜其美地,水环以流,山拱而秀”。报恩寺的风水师是“锦城李公士杰”,和“阴阳术士任凤”等若干人。“锦城”,就是四川省成都的别称。
龙凤文化:龙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分支性文化之一。报恩寺既是一个龙的世界,又是一个凤的世界。在报恩寺中随处可见龙凤形象,因此,报恩寺是龙凤文化的集中展示场所。据专业工作者的粗略测算,仅报恩寺中的房顶部分,就有龙的造型二万多个,全寺中的龙形象当有三万个左右之多。
博物文化:报恩寺原本就是一个特色显著,藏品丰富的博物馆。除去报恩寺建筑群本身之外,历代以来,寺中还收藏有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众多文物。因此,报恩寺既是一座古建筑精品,又是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并且还是博物文化的一个典型。
庙会文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漫长历史岁月里,报恩寺一直就是陇蜀地区氐、羌、藏、汉各族群的朝拜对象,因此,古人称为“报恩古寺,朝贺重地”。旧时,报恩寺的庙会远近闻名,影响很大,并积淀成为一种地域特色浓郁的庙会文化现象。
广场文化:自古至今,平武的普通草根百姓都有在报恩寺广场聚会、游玩、娱乐、吃喝、聊天、纳凉、晒太阳、凑热闹、随意走动、东张西望、无所事事,和干其他事情等的传统,从而形成了平武山城特有的民间广场文化现象。这种广场文化现象,实际上原本就是平武的一种民俗活动。
和合文化:作为佛教圣地的报恩寺,后面曾为道教圣地祐圣宫,左边为穆斯林的清真寺,右边为供奉武圣人的武庙,旧时的龙安营、昭忠祠、文昌宫、儒学、书院等亦相距甚近。这一现象,是包罗万象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之“和合文化”在报恩寺的最好体现。
道德文化:就其实质而言,宗教原本就属于道德的范畴。再就具体而论,王玺原本就是个很有道德的人,是个德才学识四者俱佳的人。如果王玺是个粗痞无知的衙内,是个不学无术的军官,是个只会吃喝嫖赌的混账东西,那么,报恩寺是无论如何也建不成的。实际上,王玺是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干得非常好的“三不朽”人才。
4.艺术之是什么
报恩寺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古代各种传统艺术的集中展现之地,是真正的艺术文化宝库。实际上,报恩寺她是由包括雕刻艺术、金石艺术、铸造艺术、塑像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古建艺术、园林艺术、文学艺术、藏文艺术、音乐艺术、印刷艺术、博物艺术等艺术种类在内的一座艺术宝库,是真正的艺术之宫,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之中的艺术殿堂。
雕刻艺术:只要一进入报恩寺的范围之内,首先看见的就是雕刻艺术。在报恩寺中,运用各种雕刻工艺方式而展现出来的木雕艺术、石雕艺术、砖雕艺术、瓦当艺术等,全属精品。例如,木雕千手千眼观音,木雕七佛神像,石雕神兽碑文,砖雕瓦当房脊,乃至拱桥、经幢、栏杆、香炉、木鱼、斗拱、几案、神龛、抱鼓、踏道、柱石、地砖,等等等等,在艺术上皆极精美,在技术上都很精湛。实际上,报恩寺原本就是一个雕刻艺术的博物馆。
铸造艺术:报恩寺中的铜铸观音、铜钟、铁钟、法磬、风铃、门钉等铜铁铸造艺术品说明,当时平武的铸造艺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钟楼上所悬的两口铜质大钟,实为铸造艺术品中的精品。
塑像艺术:报恩寺中用各种塑像工艺塑造的四大金刚、四大天王、四大神龙、三尊佛像、十大尊者,一个佛祖,两个供养人和各具形态,独具特色,手法多种多样的各种立塑、壁塑与悬塑等塑像,都是我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精品,其艺术价值极高。古人早就指出,报恩寺中的“佛像甲于天下”。实际上,报恩寺原本就是一个塑像艺术的博物馆。
书法艺术:从“敕修报恩寺”到“万佛阁”,从众多的石刻书法到米芾所书的“真武灵应真君”,从馆藏的古代书法作品到近现代的名家书法,报恩寺原本就是一个欣赏书法艺术的好去处。实际上,报恩寺中碑、匾、额、铭、联等的书法者,尽管在当时他们都还不是明帝国一流的书法家,但是,如果将他们的书法与当代的一些什么书法名家相比,其高下水平则在云泥之间。
绘画艺术:现存报恩寺中数量众多且精美绝伦,美不胜收的壁画、天花和各种各样的彩绘,无疑是包含着多种民族文化元素的艺术精品。而在馆藏的众多绘画藏品中,亦有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书画家的珍品。
古建艺术:报恩寺原本就是我国传统的古建筑艺术的精品。同时,还具有从宋元向明清时代过渡的特殊性质。早在建成之初,时人就对报恩寺作了“巍巍乎不可及也”的评价,同时还作了“万古千秋作壮观”的预言。在清代时,人们就评说报恩寺的“殿宇佛像,甲于天下”,是令“瞻仰者莫不叹观止”的佛教丛林。对此,何需多言。
园林艺术:报恩寺原本就是一座大园林,是一座有田、有地、有圃、有树木花草的大园林。后因社会变迁,改朝换代,产权转移,乃成为全民公产,致使报恩寺成为现在这种有寺庙无园林的状态。因此,理应对之进行适当恢复。
文学艺术:报恩寺中所有的碑文,都是由当时的文化名人所写,同时,也是由当时的进士、翰林、赐进士和儒学教授等所撰。因此,每一篇碑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实际上,报恩寺的来龙去脉,就存在于这些优秀而又精美的碑文之中,而报恩寺的美也存在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中。
藏文艺术:报恩寺广场中石经幢上铭刻的藏文,寺中所藏佛经上所书的藏文等,都属于藏文书法艺术品。从这些文化现象中,可以看出当时平武地区的汉藏氐羌族际间的文化交流互动状况。
音乐艺术:旧时,报恩寺常年都要举行庙会,在此期间就需要按仪轨演奏佛教音乐。同时,在报恩寺的石刻中有二十四乐伎雕像,在壁画中亦有演奏音乐的画面。这些都是报恩寺音乐艺术的具体体现。在报恩寺中,还存有一套建寺之初就置办的仪仗器具。
印刷艺术:报恩寺所藏的明代佛经、清代佛经和民国佛经,原本就是研究印刷技术与艺术的珍贵史料和实物。此外,在报恩寺中,还藏有为数不少的古籍善本等珍贵的印刷出版物。
博物艺术:报恩寺中的大量寺藏文物,和由古人与今人所征集到的其它文物,也是报恩寺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报恩寺中,还藏有一些国家规定的一级、二级文物。此外,在报恩寺中,还藏有一套白马土司的正五品官服,和土司的专用铜质官印。
5.精神之是什么
在意识形态,精神信仰,思想信念上,报恩寺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报恩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有信仰,有仰念,有追求,有目标,有爱心的精神,是要奋斗,要创造,要努力,要坚韧,要坚守的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生不息,前赴后继,自尊自爱的精神。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的精神,也应该成为当今平武人的精神,还应该成为平武人今后的精神。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能干大事业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的外籍人建设平武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海纳百川的活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很虚心好学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做事很认真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搞改革开放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有精神信仰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思想有敬畏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很热爱家乡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在植树造林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搞环境美化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有艺术观念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有很高理想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不搞窝里斗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不妄自菲薄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不作贱自己的证据。
报恩寺是人活着也还是很有意思的证据。
报恩寺是思想解放的产物。
报恩寺是心胸宽广的结晶。
报恩寺是对外开放的硕果。
报恩寺是虚心学习的榜样。
报恩寺是领导得力的体现。
报恩寺是领导水平的丰碑。
报恩寺是执行力强的结果。
报恩寺是苦干实干的样板。
报恩寺是务实真干的实证。
报恩寺是团结和谐的典型。
报恩寺是招商引资的先声。
报恩寺是招贤引才的先进。
报恩寺是大公无私的铁证。
报恩寺是热爱家乡的楷模。
报恩寺是天下为家的体现。
报恩寺是目光远大的产品。
报恩寺是造福后代的宝藏。
报恩寺是思想前瞻的必然结果。
报恩寺是有志者事竞成的经典。
报恩寺是做事瞻前顾后的样板。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积极响应上级的正确决策的样板(此有“龙人之趋事赴功者罔敢或后”可证)。
报恩寺是王玺全面认真执行上级领导决策的典范(此有万圣皇恩碑为证)。
报恩寺是下级积极配合上级干大事业的古代样板(此有敕修大报恩寺碑可证)。
6.历史之是什么
在历史文化上,报恩寺是辉煌的历史,是历史的辉煌,是伟大的历史,是历史的伟大。
再就平武的地域历史而言,报恩寺是平武古代历史文化的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似的高峰,是高不可攀的高峰,是不可逾越的高峰,是后人只能仰视的高峰,是叫后人汗颜内愧的高峰,是逼迫后人只能绕道走无法翻过去的高峰,是让后人只能另觅出路再创伟绩的高峰。
报恩寺是英雄史观的有力证据。
报恩寺是英雄创造历史的典型。
报恩寺是精英创造文化的证据。
报恩寺是领导会当领导的成果。
报恩寺是接班人很重要的证据。
报恩寺是历史有偶然性的体现。
报恩寺是历史有必然性的结果。
报恩寺是中国宗族文化的产物。
报恩寺是中国人政治智慧的结晶。
报恩寺是中国政治哲学灵活性的典范。
报恩寺是政治与宗教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报恩寺是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相结合的完美典型。
报恩寺是明帝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的产物。
报恩寺是宫廷建筑文化和中原佛教文化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报恩寺是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并取得大成功的产物。
报恩寺是古代的平武实际并不落后的铁证。
报恩寺是古代的平武实际上很先进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的官员们一点也不保守的证明。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的官员们整体素质很高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的平武人素质同样也高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的中国人信奉天理良心的产物。
报恩寺是古代的中国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产物。
报恩寺是古人做事有韧性的体现。
报恩寺是古人做事有耐心的体现。
报恩寺是古人心态不浮躁的体现。
报恩寺是古人不急功近利的体现。
报恩寺是古人信奉系统科学的典范。
 
报恩寺是无权也能干大事的证明。
报恩寺是钱少也能成大事的样板。
报恩寺是古代中国人财富观的产物。
报恩寺是古代中国人价值观的体现。
报恩寺是古人进行人神对话交流的场所。
报恩寺是古代的中国人做事讲规矩的产物。
报恩寺是古代的中国人做事既讲效率,更讲质量的证据。
报恩寺是古代平武人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证明。
报恩寺是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寺院中的产物。
报恩寺是中国人心目中天、地、人、神这四大关系和谐相处的总体性体现。
报恩寺是古人干实事、讲科学、有文化、懂艺术四者相结合的体现。
报恩寺是大乘佛教禅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一理念的见证。
在1956年的民主改革之前,报恩寺还曾是白马王氏土司家族的家庙。
7.应是平武精神
就城市的精神面貌而言,报恩寺是平武城市精神的象征。
就城市的精神文化品位来说,“报恩寺是平武城的灵魂”。
“报恩寺是平武城的灵魂”,这是我曾维益给报恩寺与平武城的定位。不妨作一设想,如果平武城没有报恩寺,那么,平武城会是个什么样?
我认为,无论是一个个体性的人,还是一个家庭、社区、单位、地区、部落、民族、组织、政党、国家、区域性组织,直至全人类,都应该有一个灵魂。如果某个人没有灵魂,他就会丧魂落魄,浮躁不安,游尸浪荡,他就会连耍也耍不来,他就要无事生非,他就是孔子所说的那种“丧家狗”,如果人类失去灵魂,人类就要自相残杀,自我毁灭,自作自受,就要大开杀戒,大搞窝里斗,开打世界大战。
一个城市也应有一个城市的灵魂。
要搞经济建设,同样也应该有灵魂,否则,就要成为“经济动物”,还会成为金钱动物,就会变成既要吃人又要吃钱的“金钱豹”,最后就会成为只会消耗财富的酒囊饭袋,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灵魂就应该象外国的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澳门那样造一个灵魂,如香港的“购物天堂”、迪斯尼乐园等,澳门的赙彩业和大山巴,新加坡的航运中心,旅游业等。
如果一个城市已经有了灵魂,就不应该丢掉这个灵魂,就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个灵魂,就应该小心地呵护着这个灵魂,就应该温情脉脉地保佑这个灵魂,并围绕这个灵魂来搞建设,来做“文章”,并以此来建设城市,造福百姓,并遗福后人。
如果一个城市原来有灵魂,但又丢了魂,就应该进行招魂。
我认为,北京城的灵魂是故宫,南京的灵魂是紫金山,拉萨的灵魂是布达拉宫,承德的灵魂是避暑山庄,杭州的灵魂是西湖,苏州的灵魂是园林,上海的灵魂是外滩,成都的灵魂是武侯祠,乐山的灵魂是大佛,灌县的灵魂是都江堰,梓潼的灵魂是大庙山(大应读音为太)、江油的灵魂是李白馆和海灯馆,遂宁的灵魂是灵泉寺和广德寺,至于绵阳和新近才建成的北川、青川等城市,则没有这些城市的灵魂。例如,象绵阳这个城市,除去有街、有楼、有车、有人、有麻将、有歌舞厅等以外,还有什么?说绵阳是古城,古在何处?古迹在那里?标志又在那里?说绵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在那里?名又在那里?何以体现?文化符号或象征物又在那里?与其说绵阳是个历史文化名城,不妨说绵阳是成都的一个区,这个区还不是历史文化厚重且可观可视的老城区,而是一个遍布着水泥丛林,瓷砖洋房的新城区。
我认为,平武城的灵魂就是报恩寺,也只能是报恩寺,其他的一些东西既不是,也不配成为平武城的灵魂。
因此,平武的城市建设、旅游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都应该以报恩寺为灵魂,都应该以报恩寺为中心。盖因,这是老祖先留给平武的最宝贵的遗产,是大忠臣、大英雄、大孝子、大好人、大劳模、大先进、大伟人、大艺术家、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战略家王玺既无偿又无私地留给平武的最珍贵的无价之宝,是忠臣孝子王玺留给后代儿孙们的无边大爱和无价之遗产。
8.曾维益的希望
如果平武要搞文化建设,报恩寺就是样子。
如果平武要倡导精神文明,王玺就是模样。
如果平武要树立道德楷模,王玺就是标准。
如果平武要引进人才,王玺已经创造了经验。
如果平武要打开山门来延贤迎客,五百年前的王玺早就已经做出了榜样。
如果平武要虚心学习,开阔眼界,出去取经,外出考察,就应该先把报恩寺考察好了之后再出去考察,就应该先把王玺的优点学习好了之后再走出去学习,这样,才能取回真经。
我认为,如果古代也要评“先进”,那么王玺就是先进;如果古代也要评“劳模”,那么王玺就是劳模;如果古代也要评“优质工程”,那么报恩寺就是优质工程;如果古代也在讲科学,那么王玺就最讲科学;如果古人也讲思想好,那么王玺的思想就最好;如果古代也要讲“政绩”,那么王玺就最有政绩;如果古代也要讲“政绩工程”,那么报恩寺就是最好的政绩工程;如果古代也要搞工程验收,那么对报恩寺是怎么验收的?如果古代也要总结经验,那么王玺是怎么总结的?如果古代也要搞宣传,那么王玺是怎么宣传的?如果古代也要比文凭,那么王玺根本就没有文凭;如果古代也要评职称,那么王玺应该是什么职称?如果古代也要发奖金,那么,王玺修了报恩寺应该给他发多少?咋个发?是几等几级?
什么是平武精神?我认为,平武精神就应该是王玺精神,就应该是王玺修建报恩寺的精神,也就是不会因为官位低、权力小、年纪轻、金钱少、官龄短、资格也不老,但却硬是把报恩寺修出来了的精神。
什么是平武眼光?我认为,平武眼光就应该是王玺修建报恩寺的眼光,就应该是王玺的那种尽管身在平武的深山老林之中,但却仍然能够放眼天下的眼光,并且还要多为后代作想的眼光,而不应该是聪明绝顶的老鼠子眼光,脚板上抹油“三十六计走为上”的逃跑主义眼光,和啥事都得了的马大哈眼光。
什么是平武胸怀?我认为,平武胸怀就应该是报恩寺的胸怀,就应该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敞开胸怀,包容一切的胸怀,而不是只会搞点窝里斗的胸怀,打点小九九的胸怀,或者鸡肠小肚的胸怀,只知道有自己的胸怀,甚至还是根本就没有一点胸怀。
什么是平武作风?我认为平武作风就应该是王玺修建报恩寺的作风,而不应该是“冬瓜做甑子”的作风,用秋茄子做种的作风,得过且过的作风,只当和尚不撞钟的作风,“三十六计走为上”的作风,与马大哈、“和合嗨”的作风和其他的那些什么作风。
我认为,当官就应该当王玺这样的官,做人就应该作王玺这样的人,当儿子就应该当王鉴这样的儿子,干工作就应该象王玺那样干工作。
我希望平武县再出几个王玺,而且还要越多越好。
我梦想平武县再建几个报恩寺,而且还要超过报恩寺。
我认为,以当代平武人的聪明才智,以现在平武人的高文凭、高文化、高眼光与高水平,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强大国力和平武丰富的自然资源,现在的这一代平武人是一定能够超过古代的王玺和报恩寺的。
我认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报恩寺是中国的第二故宫,四川的第一古寺,绵阳的第一名胜。
我认为,仅就其规模而言,报恩寺还是名列中国第一位的土司家庙。
我认为,在我国现存的明代古建筑中,报恩寺是名列第一的明代古建筑群。
实际上,在中国的古代建筑群中,报恩寺是中国第一,而不应是第二,因为,报恩寺中的建筑仍然百分之百地属于明代前期当时所建。而寺中的所有佛像、神像、泥塑、木雕、壁画、彩绘、碑刻、钟铭等,属于明代前期的原创部分目前至少也占全部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北京的故宫,山东的孔庙,杭州的灵隐寺等等,就知名度而言,它们尽管早就名满天下,但却都是明清以降重修与重建的部分居多。
直言之,就整座建筑群而言,平武报恩寺是明朝早期的原装货,而其他的则是后来才陆续建成的组装货。
实际上,报恩寺中的任何一个殿,殿中的任何一个部件,部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国家级的国宝,即使是寺中的这十几株大柏树,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贝。试问,在成都、绵阳、中坝乃至位于剑门蜀道线上的梓潼、剑阁等城市的中心城区之内,还有既这么多也这样大的原生态的古柏树吗?曾被杜工部赞为“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成都武侯祠,古柏树又在那里呢?在自称为是“川老二”的绵阳市城内,还有几根大古树?
因为,一株古树,就是一段自然演化史,它是自然生态环境变迁的实物证据,也是人文社会历史变迁活的见证。
我认为,对报恩寺应该敬畏,对修造报恩寺的王玺应该尊敬,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实事求是地进行言说和书写,而不应该对之糟蹋,也不应该黑白不分,是非不分,忠奸不分,好歹不分,正邪不分,还不应该薛王不分,张冠李戴,把薛的帽子给王戴上,更不应该指鹿为马,信口雌黄,谣言惑众,妖言乱世,胡言乱语,打胡乱说,自欺欺人。

 

版权所有©白马人网www.bmaren.com      蜀ICP备17025892号-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白马人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