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化八年之前
正统三年(1438年)
是年,王玺32岁。
《明实录·宣宗实录》载:“正统三年十二月癸亥(1438年12月29日),松潘白马路长官司土官舍人兴布遣舍人岑玘等,俱来朝,贡马。赐綵币等物有差。”
在这次例行的赴京师朝贡中,王玺向明廷正式地提出了修建报恩寺的要求,还疏通了各种关系,得到了明廷的允准,并且还获得了皇帝的圣旨。
正统四年(1439年)
是年,王玺33岁,报恩寺动工兴建。
《四川通志》载:“龙安府平武县报恩寺,在县东,明正统四年佥事王玺奏建。”
《龙安府志·寺观》载:“报恩寺:在县东。明正统四年,佥事王玺奏建。”
史料明确记载,报恩寺是“佥事王玺奏建”的,其正式开工修建的时间是“正统四年”。
正统五年(1440年)
是年,王玺34岁,正式依礼循仪举行报恩寺的开工仪式。
《敕修大报恩寺碑铭》载:“龙阳旧治青川,洪武中徙今乐坪。古有观音院,在今寺之南,规制湫隘,无以容众。土官佥事王玺思无补报,欲大创寺宇,保障遐方,乃与土僧正知叶同开山。遂请于朝,皇上允之。纶音既下,卜其美地。水环以流,山拱而秀。抡才鸠工,伐石陶甓。经始于正统庚申,龙人之趋势赴功者,惘敢或后,越七祀而告成。”
史料说明,报恩寺正式举行开工仪式的时间是“正统庚申”,即正统五年(1440年)。
正统六年(1441年)
是年,王玺35岁,按例同薛、李二土司赴京朝贡谢恩。
《薛氏宗谱》载:“五十八世祖薛公辅,字元弼,志升之长子也。正统六年,承袭父爵。”
按明制,新土司承袭世职要赴京师谢恩朝贡,据此,薛土司应带领李土司与王玺一并到北京去朝贡。
是年,王玺凿井一口,以利济百姓。
《龙安府志·舆地志·山川》载其事道:“王氏井,在城东。正统六年,宣抚佥事王玺凿。”
正统八年(1443年)
是年,王玺37岁。
是年,明司礼太监王振亲自修建家庙智化寺,后敕名为“报恩智化寺”。
在地缘关系上,王振与王玺是传统中国人乡土观念中的大同乡关系。
是年,紫禁城中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建成,明英宗在奉天殿大宴百官,其间,王振擅威自重,不可一世。
正统十年(1445年)
是年,王玺39岁,按例到北京朝贡谢恩。
在《薛氏宗谱》中原文载有正统皇帝赐给龙州宣抚司宣抚使薛公辅的圣旨,其主要内容为“今特升尔为龙州宣抚,锡以诰命,授宣武将军”。颁发圣旨的时间为“正统十年六月二十一日”。
据明制,薛公辅升任龙州宣抚司宣抚之时,应亲率王玺等赴京师朝贡谢恩。在朝贡面圣期间,王玺必需按规矩禀报报恩寺的修建情况。
正统十一年(1446年)
是年,王玺40岁。
敕修大报恩寺的地上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大部分的神像、壁画和配套设施也完工。
王玺在报恩寺中立九重天命碑、万圣皇恩碑、敕修大报恩寺碑铭、敕修大报恩寺之记碑。
王玺还在报恩寺广场立大小二经幢。
是年,龙州宣抚司宣抚使薛公辅一家全体成员,宣抚司副使李爵一家全体成员,宣抚司佥事王玺一家全体成员,和僧界与俗界各种人等数十人,共同出资,延请工匠,铸造了报恩寺钟楼中的大钟。在大钟上,有铭文记载其事。
是年,由太监王振亲自修建的家庙“敕修报恩智化寺”正式建成。
正统十二年(1447年)
是年,王玺41岁。
《明实录·英宗实录》载:“正统十二年二月辛丑(1447年2月23日),四川松潘卫白马路长官司头目吉笑等贡马。赐以綵币。”
依明例,王玺当于是年赴京朝贡,同时,向明廷禀报报恩寺已经基本上建成的情况。
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
是年,王玺44岁。
当年,由龙州宣抚司宣武将军、宣抚使薛公辅,龙州宣抚司武略将军、宣抚副使李爵,龙州宣抚司昭信校尉、土官佥事王玺等龙州宣抚司土司集团的所有在职土司,退休土司与三土司的嫡长子和住持道士等三十八人通力协作修造的道教宫观“祐圣宫”正式建成。
祐圣宫,因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白马薛氏土司造反作乱而被拆毁,清代时在旧址改建成城隍庙。
在祐圣宫原址,现仅存一北岳殿,古柏四株,和刻有“建祐圣宫记”文的一碑一龟以及基础柱石等少许遗物。
公元1950年以后,共产党在明祐圣宫与清城隍庙旧址开办并建设成小学。
2008年5月12日,平武发生大地震,乃将北山小学迁走。2012年,共产党又投入资金人民币2400万元,在祐圣宫旧址建成土长官司官衙和薛氏宗祠。这两处建筑,皆为仿古建筑,系用钢筋水泥为材料的新式仿古建筑。建此仿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搞旅游业赚钱富县。
景泰三年(1452年)
是年,王玺病逝,享年48岁。
据1974年在王玺墓地出土的《王玺墓石诏书》:“维大明天顺八年岁次甲申四月癸未朔初三日乙酉,四川龙州宣抚司殆故大明诰封昭信校尉、佥事王玺,存系乙酉相二月初八日卯时生,丧于壬申年十月二十八日未时寿终。卜此山水,以为安厝之地。庶使子孙荣贵,受大安乐。一如女青律令。”
史料说明,王玺实际享年虚数48岁。同时,史料还说明,王玺尽管修造了佛教寺庙“敕修大报恩寺”,但在他逝后却是按道教的墓葬仪轨进行了安葬。
按明制,是年,王玺的嫡长子王鉴(字景昭)依序袭任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世职。
依明例,新袭任的土官佥事王鉴,要在岁末之前赴京谢恩。否则,就属违例,违例就要受罚。
据《明实录·代宗实录》载,是年,“调龙州宣抚司土兵一千五百名赴松潘操练”。依例,新袭任世职的白马土官佥事王鉴,也应在奉调之列。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
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鉴,延请“赐进士户部主事苏致中”给报恩寺题写了“大雄宝殿”、“大悲殿”、“华严藏”这三处扁额。
“户主部主事”,是明时户部十三司之一,位高权重,为京官中之要者。
同年的“仲春吉旦”,“四川布政司左参议王彦成”也受王鉴之请,给报恩寺题写了“万佛阁”扁额。
天顺四年(1460年)
是年,敕修大报恩寺最后全部竣工,王鉴依例赴京师朝觐英宗皇帝。
《敕修大报恩寺碑铭》载报恩寺的修建时间是,“经始于正统庚申”,“越七祀而告成”。
史料说明,“越七祀而告成”的只是报恩寺的地面建筑部分和一部分的内装饰,但仍有部分工程尚需收尾,如此,方可称全面竣工。
是年,王玺的嫡长子,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世职的传人王鉴,为纪念报恩寺的建成乃延请在明帝国中央政府礼部与刑部的官员给报恩寺写了碑文,并在寺中立了《敕修大报恩寺继葺碑铭》、《敕修大报恩寺功德之记》两通碑。
《敕修大报恩寺继葺碑铭》载道:“(王玺)功德仅完,公遽即世。今景昭既袭其荫,即以继述为事,功之未备者,咸为修葺。其七佛圣像、经藏函具、钟鼓法磬器用之类,悉造塑铸饰。思其先人之功德,遂肖其遗像于后堂,颜其楣曰檀越,以著终身之慕。而朝钟暮鼓,梵呗飞扬,祝延圣寿,宁有既乎。夫以廷璋作之于前,景昭述之于后,父子之心同归一揆,所谓趾美克肖,肯堂肯构,信不诬也。”
史料对王鉴子承父业,为了圆满王玺的功德,完成王玺的遗志,继续对报恩寺进行建设,以成其未竟之愿的情况,作了如实的记载。
《敕修大报恩寺功德之记》载道:“其致仕土官宣抚薛忠义,暨今宣抚薛公辅,副使李爵等,谓兹殿宇完整,未有佛像,吾与若各捐己资,粧塑正殿大佛三尊;百夫长薛忠信,同男薛志冕,粧圣父圣母;舍人薛忠恩,粧千手大悲观音,是亦大功德也;副使李爵,复舍山地四亩,以为常住。其余贵游、宦达、士民、商贾,各捐资,粧塑有差,不可枚举。……是非善心昭著,广种福田,验之于此事者乎。佥事王鉴景昭,思先君子所作功德,薛李诸公所种福田,不可湮没,因之觐京师,征余记其事,将归而刻石,以彰厥善,以启后人,辞之不获。”
史料说明,包括龙州宣抚司土司集团在内的各界人士,他们都对报恩寺的修造完工作出了贡献。
天顺五年(1461年)
《四川通志》载:“(天顺)五年,番蛮邀截粮道,入龙州、安泉等处,松潘总兵许贵会兵平之。”
“番蛮邀截粮道入龙州”,白马土司守土有责,据此,土官佥事王鉴理应奉调从征,领兵平乱,以恪尽职守。
天顺六年(1462年)
是年,湘阴刘孟璿题写了“报恩十景”诗。报恩寺住持,龙州宣抚司僧纲司的土僧正知,延请“奉训大夫知绵州事前乡贡进士永嘉金学”为“十景诗”作序,并刻石立碑。
《报恩宝坊十景诗序》开篇就写道:“建莫大之功,著不朽之迹者,此非常之人也。有非常之人,必能为非常之事。能为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功。之迹昭著乎天地之间,显于当时,贻诸后世,愈久而愈彰也。苟无善念存于中,善行著于外,曷能建是莫大之功,著是不朽之迹于悠久哉?能建是功迹于世者,龙阳宣抚司前抚佥王侯,实为其人焉。侯名玺,字廷璋,貌异而才优,行高而智广。”
是碑,对王玺、王鉴父子的绝世功绩,作了充分地肯定。
此碑完好,现仍在报恩寺中。
天顺八年(1464年)
是年,支持王玺修建报恩寺的英宗皇帝朱祁镇驾崩。
同年,王氏白马土司家族正式安葬王玺。
《王玺墓买地卷》原文:“维大明天顺八年岁次,四月癸未朔,初三日乙酉:四川龙州宣抚司故大明诰封昭信校尉佥事王玺,存系乙酉相二月初八日卯时生,原系本贯生长人氏。丧于壬申年十月二十八日未时寿终,化年四十八岁。未卜坟茔,遂令日者,择此高原,来去朝迎地占袭。吉地属本司古城坐子向午之原,堪为宅兆,出备钱彩,买到墓地一方……。”
在古城奉亲山王氏祖墓地同时出土的同类墓葬文物尚有十二件之多,皆言明“天顺八年”是对王玺进行安葬的时间。
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
是年,土官佥事王鉴赴京谢恩。
《薛氏宗谱》载:“五十九世祖薛永隆,字景懋,(薛)公辅之长子也。成化二年,袭父职。”
依明之朝贡制度,新土司袭世职,须亲赴京师“谢恩”,因此,薛永隆须与副使李胤实、佥事王鉴一同至京师“谢恩”。
是年,白草番剽掠龙州,佥事王鉴出征。
《明史·四川土司》载:“成化二年,镇守太监阎礼奏:‘松、茂、叠溪所辖白草坝等寨,番羌聚众五百人,越龙州境剽掠。’白草番者,唐吐蕃赞普遗种,上下凡十八寨,部曲素强,恃其险险,往往剽夺为患。”
明时白草番的嫡裔,沿流至今,就是现在平武县之色尔藏族。
成化四年(1468年)
是年,土官佥事王鉴奉调出征。
《明实录·宪宗实录》载:“成化四年三月壬申(1468年4月4日),镇守太监阎礼奏:‘白草坝等处番蛮纠合各种番簇,攻劫龙州、江油等处,指挥陈奇等不严守备,参将李文等不时督视关堡,致贼劫掠,乃屡失机,俱当究问。’上命镇守总兵、巡抚等官严督所属,整兵抚剿之。且命巡抚按御史逮问奇等如律,李文等姑记罪杀贼。”
明时的“江油”,治地在今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其地,是控扼涪江的出入山口。
《明实录·宪宗实录》再载:“成化四年十二月壬子(1469年1月9日),四川龙州宣抚司土官副使李胤实奏:‘蛮贼三百余累掠大印、旧州诸乡,本州四临贼寨,原额土兵一千五百,永乐以来止守本土,景泰中提督松潘左侍郎罗绮奏分土兵为二班,更戍松潘,以致要害关隘缺兵防守,始为贼所侵略,请以松潘备冬土兵留守地方,保障居民。仍乞令总兵等官率兵剿灭为恶番贼,以息民患。’事下兵部,复奏:‘番贼为恶,宜移文总兵官芮成等督军扑灭。其欲以松潘备冬土兵存留操守地方,宜令总兵、巡抚官复实以闻。’从之。”
“大印”,今名同,在今平武县南,为平武羌人的居住地。“旧州”,在今平武县南坝镇。
上引史料说明,当时,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已经在江油、平武等地与明朝政府直接地进行对抗。
成化五年(1469年)
是年,土官佥事王鉴,奉上命分守白马路等处地方。
《明实录·宪宗实录》载:“成化五年三月乙丑(1469年4月12日),松潘副总兵都指挥佥事卢能等奏:‘白马路等簇番贼,频年聚众攻围关堡,劫掠人财,阻塞粮道,请敕所司计议,多方抚剿。’上命四川镇总兵、巡抚等官,严督所属,设法抚谕之。如或负固不服,量调官兵相机剿捕。”
史料说明,白马土官佥事王鉴所属的“白马路簇”,在当时与明帝国之间已是一种对抗性的关系。
《明实录·宪宗实录》又载:“成化五年四月辛未(1469年5月28日),命四川龙州宣抚司副使李胤实分守大印、旧州等处地方,佥事王鉴,分守白马路等处地方。”
史料明言,“佥事王鉴分守白马路等处地方”,李土司“李胤实分守大印、旧州等处地方”。
成化七年(1471年)
是年,王鉴赴京进行谢恩朝贡。
《薛氏宗谱》载:“六十世祖薛绍勋,字崇尧,号巢云,永隆之子也。生于天顺五年八月二十九日,……及九岁,替袭。”
依明制“朝贡制度”之例,新土司“替袭”时,要赴京师朝贡谢恩,因此,王鉴亦必前往北京进行谢恩朝贡。
成化八年(1472年)
是年,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鉴全家、龙州宣抚司宣抚使薛绍勋、宣抚副使李胤实和龙州的各界人士共86人,共同捐资铸造了报恩寺钟楼的小钟。
此钟,至今仍存。
自此之后,报恩寺就再也没有进行有一定影响的建设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