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白莫的主要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6/21
阅读:887次
 

唐之斌    冯作辉

 

[摘  要] 本文论述了白莫从巫术经过漫长岁月发展成为宗教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从巫术、苯教、道教方面来进一步论证白莫是一种独立宗教的观点。

[关键词] 白马人,白莫,宗教,巫术,苯教、道教

[中图分类号] B91  [文献识别码] A  

[基金项目] 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013年)“多元文化视野下白马藏区祭祀用巴色法杖研究”编号(DYWH1319)阶段成果。

 

白马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一命题在学界得到了公认。我们在“白莫是宗教?”一文中论述了白马人自古以来的主要文化活动载体——白莫是宗教的观点。宗教的种类较多,白莫只是其中的一种。为了澄清当前学界的一些不同观点,即“有人认为白莫是巫术,也有认为是苯教,还有认为是道教的? 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白莫与他们之间的关系”[1],这就是撰写本文的目的。

 

一、白莫与巫术的关系

(一)巫术是什么?

要明确白莫与巫术的关系,首先要清楚什么叫巫术? “巫术是一种被歪曲了的自然规律的体系,也是一套谬误的指导行动的准则;它是一种伪科学,也是一种没有成效的技艺。”[2]巫术是“通过求助于某些明确规定的方式,能迫使超白然力量以某种方式为善的或者恶的目的起作用。”[3] 这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概念。

宗教来源于巫术,又与巫术有着显著区别就在于,“宗教基本上是群体性的或集体性的事务:没有无教会的宗教。巫术有顾客,但没有教会。”[4] 而中国古代巫术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一是关于操纵控制超自然的观念;二是同类事物相互感应的观念。

(二)巫术的作用

巫术的发展历史悠久,为什么能在漫长岁月中存在,毛建儒先生归纳为:(1)增强控制客观世界的意识;(2)扩展控制客观世界的领域;(3)增强战胜对手的信心;(4)组织作用;(5)道德作用;(6)精神安慰作用;(7)交流和娱乐作用。

(三)巫术的特征

纵观各种不同形式的巫术,最显著特征就是“基于一种对超白然力量的信仰,并认为人凭借这样的力量可以控制周围的世界”[5] 。吾敬东先生将巫术的特征总结为:(1) 谦卑不同,即对神的态度是强迫或压制;(2)由生存或需要层面来决定;(3)以巫为主体,神仅是手段;(4)为应对现实问题而存在;(5)泛灵(泛神或泛鬼) 论;(6)解释现象用因果关系;(7)技艺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8)神秘性。

(四)巫术与白莫的关系

明确了巫术的概念、作用和特征后,巫术与白莫的关系是什么?巫术是宗教的根,也是白莫的根。巫术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在隋朝时达到顶峰;从宋朝开始主要是在民间流传至今。为了充分说明巫术、宗教与白莫的关系,我们依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从三者的主要方面进行比较。

巫术、宗教与白莫区别。(1)社会背景:巫术在古代,宗教在现代,白莫是从古至今;(2)本质:巫术操纵已知自然法则,宗教宣传超自然力量,白莫宣传超自然力量;(3)目的:巫术悦神驱鬼,宗教进化灵魂,白莫使人向善;(4)对神的态度:巫术是利用神,宗教敬畏祈求神,白莫是敬畏祈求神;(5)活动对象:巫术表现为个体性,宗教表现为群体性,而白莫表现为群体性;(6)活动过程:巫术表现为神秘性,宗教表现为社会性,白莫表现社会性;(7)活动场地:巫术在偏僻地方,宗教在教堂或寺庙进行,白莫在居民家中或公共场地进行;(8)活动对象间的关系:巫术信徒间不团结,宗教信徒间团结,白莫信徒间十分团结;(9)活动时间:巫术具有随时性,宗教具有周期性,白莫在趋鬼或治病等方面具有随时性,在大型祭祀活动(如过年)方面具有周期性;(10)推理方法:巫术以类推法和摸拟法为主,宗教以因果推理为主,而白莫以因果推理为主;(11)道德性:巫术不讲道德性,宗教讲道德性,白莫讲道德性;(12)法制和惩罚:巫术不适合,宗教适合,白莫适合。

巫术、宗教与白莫联系。(1)都信仰超自然力量;(2)巫术是源,宗教与白莫是流;(3)巫术具有实践性,宗教与白莫具有理论性;(4)思维方式都以类比法为主;(5)活动目的是使人乐观。

    通过对巫术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宗教的比较表中,可以看出,巫术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都不同,是可以区别的,不能混淆。白莫与其他宗教一样,也是由巫术演化的结果,所以白莫有巫术的成分这不能就说白莫就是巫术。通过对白莫的实地考察,再与巫术和宗教进行比较研究后,我们认为白莫是宗教,而不是巫术。

 

二、白莫与苯教的关系

    由于白莫与苯教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界对白莫的认识也有着不同的观点。我们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四种。一是“从白马藏族的语音、习俗、宗教信仰来分析,我们认为是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到八世纪赤德松赞期间随军东戎的蕃民之后裔,是藏族而不是氐族”(杨士宏)。二是“(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的主流,是藏民族原始信仰—苯教”(杨冬燕)。三是白莫“就其渊源来看,源自藏族土生上长的苯教”(拉先)。四是“白马人的信仰体系是建立在朴素的万物有灵论(Animism) 基础上的。这种朴素的信仰观认为灵魂、幽灵、神和魔鬼可存在于客体之外,或在人类、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中存在”(周如南)。 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探明白莫与苯教的关系。

(一)苯教历史发展

象雄在藏语中就是穹隆,即是神鸟穹之山沟或者地方之义。象雄是“以雄侠部落为基础,象雄王室的发展为主导而形成的青藏高原最大的部落联盟”[6] 。象雄有着广袤的疆域,又进一步分为里象雄(zhang-zhung-phug-Pa)、中象雄(zhang-zhung-bar-ba)和外象雄(zhang-zhung-sgo-ba)。象雄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苯教。

苯教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辛绕在吐蕃传播苯教开始至止贡赞普火本为前宏期;从布德贡杰赞普至赤松德赞普灭本为中宏期;尼泊尔三香客发现伏藏止于吐蕃向外扩张前的后宏期三个阶段。苯教的鼻祖是辛绕弥沃。苯教是象雄民族文明的象征,起源于象雄中部,即以冈底斯山为中心,向其他地方发展。“苯教认为万物有灵,天有天神,天为最尊。山有山神和山妖,树有树精。江河、湖水、山泉、地下皆有龙。人若有灾病,皆因得罪鬼神所致。”[7]

吐蕃兴起后,象雄被取代。而苯教也失去了过去的辉煌,但仍然在不断传承着。“经过上千年的磨合,苯教与藏传佛教之间在一些重要教义上的融合缩短了这两个宗教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两者之间的许多分歧,促成了这两个宗教传统在许多重要教义上的共识,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质的变化,即趋于统一。”[8]

(二)白莫与苯教的关系

在历史上,象雄文明兴盛于吐蕃向外扩张前,即公元7世纪初,也就是说苯教发展主要是在唐朝以前。为了更加明确白莫与苯教的关系,我们仅从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如下。

白莫与苯教的区别。(1)社会背景:白莫封建社会,苯教原始、奴隶社会;(2)兴盛时间:白莫在南北朝前,苯教在唐朝前;(3)本质:白莫宣传超自然力量,苯教操纵已知自然法则;(4)活动目的:白莫是灵魂,苯教是悦神驱鬼(5)活动对象:白莫具有群体性,苯教具有个体性;(6)活动过程:白莫具有社会性,苯教具有神秘性;(7)活动场地:白莫是在公共场所,苯教是在偏僻地方;(8)信徒间关系:白莫信徒间十分团结,苯教信徒间不够团结;(9)发展阶段:白莫处在原始宗教向国民宗教过渡阶段,苯教是在巫术阶段;(10)活动时间:白莫具有周期性,苯教具有随时性;(11)世界观:白莫主张顺应自然法则,苯教则歪曲自然法则;(12)推理方法:白莫运用因果推理,苯教运用类推法和摸拟法;(13)技艺成效:白莫有成效,苯教无成效;(14)法制或惩罚:白莫更适合,苯教不适合。

白莫与苯教的联系。(1)信仰超自然力量;(2)思维方式是类比法;(3)目的是使人乐观;(4)经书相同;(5)法杖巴色相似;(6)位置相邻。

    从上述苯教与白莫比较表中可以看出,苯教更接近巫术;白莫的产生与兴盛时间都早于苯教,其内容方面也与苯教不同,而更加接近宗教。可是,什么还有人认为白莫是由苯教发展来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白莫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原始宗教性;二是白马人没有文字,所以白莫的经书是借用苯教的经书(道士对经书中很多字都不认识,其意更难明白),这是问题的核心;另外,语言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误认为白莫是由苯教演变来的。我们认为白莫是在本民族巫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形式。由于白莫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苯教的重要影响,加之万物有灵等观念与苯教相近,而使人们误认为白莫就是苯教。


三、白莫与道教的关系

(一)道教的产生和发展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组织,产生于先秦,以“道”为最高信仰。

先秦道家是个什么样的派别,这点和它的知识背景是有关的:它和阴阳家不同,阴阳家是讲“天道”,即天地四时、阴阳五行;而道家是讲“人道”,即养生延命,勇于神明。前者主要与数术有关,而后者主要与方技有关。[9]

道教形成的思想来源有三,即民间世俗中的原始巫觋鬼道;黄老道学;神仙方士的长生成仙之说。其中的原始巫觋鬼道,就是指氐族的巫术。东汉末年,川北地区各民族杂居在一起,其中主要是氐族,势力强大。这时的川北一带是巫风极度繁荣的中心区,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民间信仰。在这里传播道教思想,教化民众,是张陵的理想。张陵入川后,选择在氐族分布集中的地区和蜀道咽喉,剑阁鹤鸣山创立道教,因此,“道教发源地不在川西,而在川北,剑阁鹤鸣山是道教之发源地。”[10]

东汉末的道教运动,主要宣传“敛钱米”和“男女合气”。“当时传这种房中术主要是张陵、张鲁的天师道,其经典有《老子想尔注》,以房中解老(以道路况天地,天地况男女,进而说明阴阳变化,五脏营卫),广为道徒传诵。”[11]

(二)道教与白莫的关系

白莫作为一种宗教形式是在本民族(氐族)的巫术基础上衍化而来的,具体时间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东汉末年,张陵入川,在以剑阁鹤鸣山为中心的区域(江油—剑阁—广元—汉中)创立了道教。然后,经青城山等地传播。张陵在入川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入川后,川北地区主要民族是氐族,他们信仰鬼神,巫风浓厚。如何将道家思想与当地巫术结合起来,这是张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氐族的巫术是什么?张陵不知道,所以要学习当地的巫术,然后,将巫术与道家思想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宗教——道教。这就是学界有人提出的张陵“学道”(即创立道教)鹤鸣山,而不是“传道”鹤鸣山的原因。“道教是由阴阳五行学说、黄老学说、民间鬼神信仰等构建起来的非常驳杂的宗教体系,其创建主要是由巫师完成的,因此道教从一开始就包含着大量的巫术因素”[12] 。所以说,氐族的巫术既是白莫的源泉,也是道教的主要源泉。白莫与道教同源,是两者关系密切的根本原因。

    道教创立后,道教有先进的理论,迅速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这也影响了白莫巫术阶段的变革,促使其向前发展成为宗教。从这一意义上说,道教对白莫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说,白莫和道教在相邻的地域,在相同的氐族巫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独特的宗教组织形式。由于传播对象不同,范围不同,产生了不同结果。

可见,白莫作为白马人文化的核心内容,发展到今天,是在不断与区域文化相互促进中发展的,这充分体现了“融合发展模式是解决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唐之斌 白莫是宗教? [J]  文化学刊 2015(8):214-217

[2] (英)詹姆斯.G.弗雷泽 金枝,对法术与宗教的研究[M]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7:19-20

[3] (美)威廉.A.哈维兰著  瞿铁鹏、张钰译 文化人类学[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2006:407

[4] (法)爱米尔.涂尔干著 渠东、璐喆译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49-54

[5] (苏)格里戈连科著 吴兴勇译 形形色色的巫术[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1

[6] [8] 才让太 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 [J] 中国藏学2005(l):31-32

[7] 嘉措顿珠 漫话苯教文化之源——象雄[J] 西藏艺术研究 1992(2):48

[9][11] 李零 著 中国方术正考[M] 中华书局 2006(1):340-341

[10] 蔡运生 道教的发源地——剑阁鹤鸣山[J] 宗教学研究 1993/z2:10

[12] 胡新生 中国古代巫术[M]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78-80

[13] 唐之斌 融合发展模式中的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以四川省为例 文化学刊 2011(5):126


 

版权所有©白马人网www.bmaren.com      蜀ICP备17025892号-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白马人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