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魅丽藏乡“抱着金碗”迎远客--文县铁楼藏族乡扎实推动白马河流域乡村高质量发展纪实魅丽藏乡“抱着金碗”
发布时间:2022/12/1
阅读:448次
 

 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地球,拥有绿色,才有脉搏。
          那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碗银碗”。
近年来,提及甘肃陇南文县的少数民族村寨,很多人的印象里会映出“铁楼白马藏族乡”。它坐落于陇南文县白马河畔,是一个藏汉同在的古老边寨,是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和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交界的岷山东端摩天岭中的一个族群,距离县城25公里,是全国白马藏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全市四个少数民族乡之一。据了解,目前全乡辖16个村1.09万人,其中藏族788户3218人,当地人自称“铁楼人”。近年来,该乡抢抓脱贫攻坚有利契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整乡脱贫摘帽。如今,又抢抓乡村振兴有利契机,依托白马河国家4A级景区基底,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真正让白马人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借绿生财”目标“磐石”之坚
深植“两山”理念 “抱着金碗”向好而生
铁楼藏族乡经历了长期贫困之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历届优秀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在“铁楼人”的勤奋努力下,借助脱贫攻坚利好政策,挖掘整合优势资源抱团发展,推动乡镇转型步入了乡村旅游优胜地。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遭受“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白马河景区内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但全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对损毁设施进行恢复,“借绿生财”的铁楼人依托当地特有的水山人文资源,“抱着金碗”组团发展乡村旅游业,齐心协力、共同谋求增收致富,奔向幸福美好的生活的长远目标坚定如磐。
“虽然‘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导致白马河景区的旅游设施受损严重,但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景区恢复速度比较快,她的神秘始终被不少游客“惦念”着,‘五一’期间的游客依然入职如潮。”铁楼乡党委书记余石东说,
我们铁楼藏族乡因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双重优势”,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辖区居民经济收入、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精神面貌等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如今,白马人“灵活致富”,正“抱着金饭碗”阔步走向美好生活的“幸福大道”。
“藏于深闺”神秘“自信”示人
开化“保守”思想 “敞开大门”纳福接瑞
春暖花开,夏荫袅呈;秋野缤纷,冬雪覆莹。管它哪个季节,只要我们沿着白马河往里走,一路总有不同的美景,慰藉的心灵。
旧寨是整个白马河流域生态民俗风情景区的第一个传统民族村落。一碗洋芋糍粑、一碗酸菜浆水面、一碗五色纯粮咂杆酒;一盘烟熏腊排骨、一盘纯天然山野菜、一盘特色杂粮卷饼……沙嘎帽上白羽毛翻飞的白马姑娘备好美食,为远远到近来的客人接风洗尘。
铁楼乡是文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距县城有20多公里路程。很多年前,因山高沟深、立地条件差,一度成了全县最穷的地方之一。部分乡村交通不便,人居环境脏乱差,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踏足,加之村民思想比较传统保守,久“藏于深闺”,很少主动与外人接触。
“家乡不断变好,乡村变美了,游人多了,白马人的思想也渐渐地开化了,他们‘敞开大门’迎接各族朋友探秘、了解白马文化。”文县铁楼藏族乡乡长杨岁荣说,“近年来,我们乡借助国家各项有利政策,积极教育引导村民开化思想,鼓励他们参与建设家乡,有效加快了乡村发展。老百姓经济收入可观持续,日子越过越好了。”
白马河畔,绿植掩映,山花遍布,酒香扑鼻。民俗古街、传统小木屋、跨河廊桥、水磨房群、青石板路、木制秋千架、文化广场,一一点缀其中,好一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每当,进入旅游旺季时,白马姑娘、白马小伙头戴沙嘎帽,身着传统服饰,进出景点、农家乐、客栈、民俗文创体验店,引导纷至沓来的游客观景、就餐、住宿、购物。他们热情好客,周到服务,惬意的生活在这方山水之间。
沿着白马河平坦整洁柏油路,总能不经意的发现有白马藏族阿妈坐在村口路边或家门口,熟练地穿针引线,纯手工缝制沙嘎帽和白马服饰,身旁还摆放着成品,供游客观赏、购买。游客若是好奇,走近探头欣赏的话,阿妈们会朝你微微的笑,然后给你秀秀她的手艺,或停下手中的活计,自信地给你展示她亲手制作品的细节。
“民族村寨”邻里“授经”致富
凝聚“亲情”力量 “抱团发展”欣欣向荣
白马山寨里的每个人都是亲人。他们拥有着无比团结、纯洁、醇厚的“亲情”。滋润着白马人的心田,使生命之舟洒满阳光。“团结”更的一种隐藏在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深厚情感,可以冲破间空阻碍,让颗颗真心紧紧相拥相依,抱团“向好”而生。
草河坝村,地处铁楼乡腹地,是该乡发展乡村旅游较早的民族村寨之一。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很多白马人抢抓机遇,把自家独居房子改成了白马风情民俗客栈,院子里种上了花草,摆放上了盆景,添置了桌子、椅子,开办了农家乐。旅游旺季,白马人就会穿着盛装,为前来吃饭的游客们献唱敬酒歌,场面温暖和谐、热闹非凡。
“想开设民宿的乡邻,可挖掘白马文化,借助我们白马人的文化元素,差异化打造,吸引更多游客。”尤旭鹏家是草河坝村开办“民俗农家客栈”的白马人家之一。这几年,他回家积攒了不少开店的丰富经验,常有兄弟村村民前来“取经问道”。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尤旭鹏说,现在大家都想办农家乐、民俗客栈是好事情,我们非常愿意分享经验。现在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业来说前景很好,到我们白马河流域旅游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挣钱创收致富的就会就越多,才能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民族村落”完美“蝶变”花园
就地“掘金”致富 “原始味道”阳光至味
阳尕山,是铁楼乡最深处的村寨,开发相对最晚。村口往里走,不远处就是邱家坝生态旅游公园,大熊猫养殖基地正在加速修建,属该乡发展乡村旅游“极具潜力”的村寨之一。
据了解,当地政府及负责景区建设的文县景顺旅游公司在该村“下了很大功夫”,保留了白马人民族村落的“最原始味道”。初夏时节的清晨,阳尕山周围山体被雾气氤氲,村中传统的木栅栏上“花中皇后”月季缠绕,开始尽情绽放,传统的白马人住宅显得更加静谧。整村农舍全部改建改造成了“民俗客栈”。闲暇时间,或三五好友、或携妻带子,来这里游山玩水、观光赏景、体验住宿,呼吸最清新的空气,卸下奔忙的疲惫,忘却琐碎的烦恼,满怀惬意的小聚于这方天然氧吧。这里,钟灵毓秀,别有洞天,如若世外。住白马民俗农家院、吃纯天然农家饭、穿华丽白马服饰、听原生态白马歌曲、畅饮纯粮食五色美酒、跳欢乐的火圈和奔放的锅庄......尽情体验白马人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水秀山清,空气新鲜,民族风情独特,以后还会常来”。“山好、水好、景色好、清幽静谧。”“晚上,住在这里能感知大自然的呼吸声。”“民俗客栈特别好,装修很自然,住着很舒服。”“村子里到处都是青石路、流水,还有栅栏、蔷薇花,我们很喜欢这样的环境。”今年的“五一”小假,慕名阳尕山而来的游客被原生态景观迷恋。
“环境好了,来的人多了,村民收入好了,生活的品质也提高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了。”阳尕山村的1名号农家小院:“归园田居”。提及变化,铁楼乡副乡长班禅禅说,以前整个村子比较破烂,饭前屋后、巷道院落的环境条件也差,村民只种地没有其他收入,房屋遇到下雨天就成了“水帘洞”。现在,整个村子实现完美了“蝶变”,生活在这里的白马人,日子都过的很幸福。
“白马文化” 赤子“携手”出山
释放 “惠民”红利 “送出走进”傲世淋漓
白马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很重视。曹斌,文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是土生土长的白马人。他为保护挖掘家乡文化作出了很多贡献。扎西,是铁楼藏族乡后起之秀,“拜师”于曹斌,师徒俩共同弘扬白马文化,致力于将族人劳作、生活等原生态场景,用歌舞形式演绎成为“打墙舞”“耕地舞”“火把歌”等。班杰军、班文彪、班禅禅、班哲等优秀的白马文艺青年,共同将白马人民俗文化“送出山”,让外面更多的人“走进来”,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白马人享受无尽的传统民俗文化红利。
白马文化能“走”出去,靠的是集众之力。既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还有白马人自身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一批批乡镇干部和广大民众的帮助。据了解,铁楼乡人民政府有许多干部不是白马人,但工作在这里,他们都积极融入当地白马人的生产生活。他们边工作,边学习白马人的歌舞及语言,将这里的自然风光、山水人文、民俗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铁楼人”同盼家乡好。白马藏族小伙扎西,生于大山,走出大山,又重新回归大山。“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我修缮了草河坝村房屋,办起了民俗农家乐,整个装修既保留了古韵,又增添了新景。”扎西说,“如今,我们村变化很大,水泥路通村达院,村民或游客可驾车进村入户;村里有白马人民俗文化博物馆、电商中心。除此之外,白马河景区旅客接待中心和民俗文化广场正在加速建设,这些能将我们白马人的历史和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示众人。”
“生态乡村”蜕变“绿富”银行
推动 “文旅”融合 “绿色家园”惠泽百庶
咱们都是“铁楼人”。何彦明是铁楼藏族乡人民政府的文书,他不是当地人,因为工作,他每天和白马人共顶一片蓝天,同踏一片赤土,共饮一条河水,现在已地地道道的融入了白马人的生活。
“来到这儿,就是一家人,都盼望着‘家乡’越来越好。”他说,希望更多游客来这里游玩,感受淳朴的民族风情,体验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同时,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白马河流域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好,让更多乡民端起“旅游碗”,吃上“旅游饭”。
铁楼藏族乡的规划是通过发展旅游业乡民吃上“生态饭”。据乡长杨岁荣介绍,近年来,我们乡依托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科学规划打造白马河景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文旅农”有机融合取得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已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村民俗文化广场14个、观光廊桥10座、铁楼古街420米、民俗文化传习所5个,整体提升打造了白马魂广场和旧寨广场。同时,石门沟玻璃栈道、高空索道、草河坝生态停车场、观景栈道、薰衣草观赏基地观景平台等新景点和体验区,都在由散客接待向旅行社团规模化接待转型升级。
近年来,文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深挖民俗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现转型提档升级,筑牢旅游发展之基。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和两届拜水节。创作了反映白马人民俗文化的歌舞剧,编撰了《白马汉大词典》,出版了《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书系》,拍摄了《年的味道》和“风情中国——大型少数民族文化系列纪录片”。通过努力,白马人民俗文化《池歌昼》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草河坝、案板地、石门沟、入贡山、强曲等5个白马藏族聚居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石门沟村入选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录,白马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区被评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2021年铁楼藏族乡被列为省级白马民俗文化保护区,白马河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阳尕山归园田居被评为“国家甲级民宿”。
绿色生态美丽乡村蝶变“绿富”银行。截至目前,该乡共发展有农家乐27家,农家客栈13家,精品民宿14家,标准床位200余张;开设白马服饰摊点1个,手工艺品摊点2个,特色小吃摊点1个,开设电商网店28家;组建原生态表演队13个、实景演艺队1支、艺术团2个、琵琶弹唱队5支,直接带动就近就业800余人。近年来,全乡累计接待游客48万人次,旅游综合创收达9960万元。
(文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玉玺)

版权所有©白马人网www.bmaren.com      蜀ICP备17025892号-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白马人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